河南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近年来,全省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在信息报告工作中,认真落实《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和《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持续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数据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不断提升,多项数据指标跃居全国前列。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机制。2013年6月,原河南省卫生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培训,做好保障,明确提出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实行绩效考核,体现奖惩,与年度评先、经费补助等挂起钩来。当年全省卫生监督机构即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科室、系统管理员和监督员具体落实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机制。
二是定期通报,分析问题。河南自2013年以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通报分析培训会,至今已召开6次通报分析会。会上,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省卫生监督局对全省每季度、每半年、全年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情况、对河南位居全国名次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全省各市、县(区)和各专业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进度进行通报和排名,对信息报告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展好的市、县介绍工作做法,卫生监督主要指标排名靠后的市、县要针对问题作表态发言,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我省坚持通报分析培训会制度,对进一步提高河南卫生监督信息报告质量,加强全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和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是严格质控,提高质量。河南省共有177个卫生监督机构,绝大多数设有信息管理科室,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系统管理员),并保证系统管理员相对稳定。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加强了对报告信息的质量控制,定期开展查重、查漏和查错工作,认真做好被监督单位数据库的管理,并及时更新、补充和修正相关信息。全省将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列为工作考核重点,18个省辖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所辖的县(市、区)卫生监督信息报告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稽查考核,各县(市、区)也加强了自身的信息报告工作的内部稽查,通过考核和稽查,提高对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科学考评,数据“说话”。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充分利用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真正让数据“活”起来,2013年起,河南省卫生监督工作评优评先坚持让数据“说话”,不搞名额分配,打破平均主义,先进不先进,数据和指标排名说了算,完全依托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真实反映各地各项工作实际情况,真正实现“用数字说话”。将所有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监督覆盖率”、“年度监督户次”、“年度办案数量”等重要业务指标进行排名,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今后,卫生监督系统不仅继续坚持评优评先依据信息报告系统,同时还将利用信息报告系统尽快建立起河南省的卫生监督工作“4+4+1”科学考评体系,用于考核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是持续求进,成效显著。通过一系列举措,河南省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完成经常性卫生监督28万户次,居全国第一位;查处案件1.1万件,执行罚款1421万元,居全国第一位;监测检品11.9万件,居全国第二位;监督覆盖率92.87%,居全国第7位。2014年上半年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统计显示:河南省被监督单位地理信息标绘达14.08万家,标绘数量居全国第一;案件查处数量5144件,居全国第一;执行罚款732.1万元,居全国第二;实际监督户数12.5万户,居全国第二;监督覆盖率75.9%,居全国第五。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不放松,在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上狠下工夫,确保数据质量和真实。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已经成为河南卫生监督工作成效得以展现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