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北京市饮用水卫生电子监管平台正式启动,公众可从北京卫生监督网(www.bjhi.gov.cn)进入该系统平台,通过电子地图选择监测点,查询每日水质监测数据和历史监测数据。
发展电子监管手段是北京市卫生局加强和创新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策略,主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使用水质监测仪、空气监测仪、电子传感器等监测设备,结合地理信息、数据仓库和无线网络等技术,建立高精度和准确定位的监测网络和实时传输的信息平台,可以逐步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实时、动态、连续、客观监管,大幅度提升监督覆盖面和监管频次。这也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新手段,切实提高监管部门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预警能力和处置水平,有效提高政府公共卫生保障的能力。
本次启动的“北京市饮用水卫生电子监管平台”经过了市经信委和财政局的严格技术和财务评审,经过招投标遴选后建设并投入使用,是我国首个覆盖区域广、技术含量高、整合程度高的饮用水卫生电子监管平台,也是推进首都卫生信息化,实现“健康北京、智慧卫生”的重要举措。该平台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信息化卫生监管平台,目前共有20个监测点,分布在东城、西城等城6区和昌平、大兴、门头沟等郊区县,可以实时监测城区和部分远郊区市政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浊度、余氯、酸碱值、电导率和总有机碳等5个水质指标,每5分钟可以生成并传输一组完整的监测数据。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让监管机构实时掌握监测区域管网水水质情况,随时发现污染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汇总分析监测数据可以了解水质变化趋势,对水质进行风险评估,为预防和处置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提供参考。
今后,北京市将沿着卫生电子监管的基本思路,市卫生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通力协作,逐步增加饮用水质监测点的数量和监测项目,提高电子监管的覆盖面。与此同时,北京市卫生局还将陆续推出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和游泳场所的电子监管平台。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里,首都居民在家点点鼠标就能了解到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和游泳场馆的水质,在出门之前就能挑选到健康环境更好的公共场所去购物、休闲和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