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突击高仿真应急演练 考核大运会卫生监督保障能力

2020-11-18 14:48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请问是卫生监督所吗?我是学校的校医,近几天医务室接诊多名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症状的学生,发病人数有逐步增多趋势。”清晨6时,深圳市、区9个监督机构分别接到了疫情报告电话,应急人员记录所有情况后才被告知,马上参加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组织的突击“大运会卫生监督保障应急演练”。

  

  事前消息全封闭 “四没有”高仿真演练突击举行  

        为检验全市卫生监督系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强化卫生监督队伍指挥协调和应急实战能力,提升大运会卫生监督保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组织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了此次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遵循“贴近大运,贴近实际,以高仿真状态检验队伍”的原则,演练前各区卫生监督部门对演练的内容都毫不知情,直到当天早上接到“疫情报告电话”,记录下所有疫情信息后,才被通知立刻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演练。完全是一场“没有提前下发方案、没有任何预警通知、没有预先集结队伍、没有举办开幕式”的 “四没有”突击式的真正实战演练。

  各区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参加演练的9支应急队伍带齐卫生应急设备、卫生防护用品、监督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工具等立刻奔赴演练现场,全部队伍均于规定时间内到达应急演练现场,卫生监督队伍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快速的应急响应速度得到充分体现。

  

  现场模拟逼真场景 专家评委坐镇评分

  演练筹备细致周密,成立了专门的演练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演练方案,在人员、物资等方面作了大量充分准备工作,并邀请了省卫生监督所包括邱建锋副所长在内的多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委组参与评分。

  演练模拟深圳 “前海大学”校医务室陆续接诊了70多名急性胃肠炎患者,患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模拟现场共设“前海大学”第一食堂、后勤处、诊室、留观治疗室4个场景。每个场景现场均由省卫生监督所专家评委监督评分,且都设置了具体的询问环节,专家评委根据事先制定的评分细则对应各团队的表现逐项进行核对评分。

  各应急团队到达现场后由评委按照演练要求对“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人员、物品是否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要求”进行评分。随后的现场调查环节每个场景调查和询问的时间限制为30分钟,各应急团队进入现场模拟场景一是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病人发病情况、医生诊断情况和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二是了解事发时学校食堂、饮用水、学校宿舍分布和校医院的设置情况。经现场调查后各应急团队被要求在15分钟内综合分析出调查结果,对本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初步判断,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在1个小时内提交调查报告。

  整个演练过程中,各应急团队配合有序、处置得当,从接报响应、执法准备、现场调查到书写执法文书、撰写调查报告等各方面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

  

  特邀专业记者现场“拷问” 考验应对媒体技巧能力

  本次实战演练设置的最具特色是“媒体应对环节”,该环节仿真设置新闻发布会现场,邀请深圳媒体专业记者到场,针对模拟演练的包括“疫情”信息、处理情况、应对措施等各方面信息,对各应急团队 “新闻发言人”进行现场专业提问,在逼真的模拟场景下锻炼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的媒体应对能力。

  在“新闻发布会”后,深圳新闻网记者从一名专业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对各应急队伍在应对媒体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的技巧进行了点评和讲解。提出卫生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善于应对,引导舆论,正面回应人民大众和传媒最关心的问题,建立起卫生监督部门的舆论公信力和良好形象。

  

  全面进行分析点评 不断提升应急保障水平

  演练结束后,省卫生监督所邱建锋副所长及专家评委细致地将演练当中的各个环节剖析解读,并对9个应急团队的演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针对性的点评。根据专家评委的综合评价,共评出4个优秀综合奖,分别是宝安区卫生监督所、南山区卫生监督所、龙岗区卫生监督所和盐田区卫生监督所;坪山新区卫生监督所、福田区卫生监督所、罗湖区卫生监督所、光明新区卫生监督应急队获得优秀组织奖。

  演练总指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局长刘?指出,大运会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是当前卫生监督系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大运卫生监督应急处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本次应急演练真正做到了全真模拟,上下联动,在实战演练中达到了磨合锻炼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展现卫生监督系统优良风貌的目的,为大运会卫生监督应急实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张丹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市、区卫生监督部门在本次演练体现出了“应急响应规范化、应急信息整体化、应急队伍统一化、应急装备标准化、现场通讯现代化、绩效评估客观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要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继续加大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力度,为“平安大运”保驾护航。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