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四项新举措为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2020-11-18 14:46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安徽马鞍山市四项新举措为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马鞍山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全市约4万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马鞍山市卫生监督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驾护航。黄梅山矿一位劳动者顾长河说:“市卫生监督局为我们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升级诊断。市卫生监督局是我们劳动者的坚强后盾,现在工作心里踏实多了”。《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切实履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规范卫生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一、《职业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助推劳务工体检

     马鞍山市有约1万多名劳务用工(非固定用工)从事接触粉尘、噪声、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这些劳动者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按照要求,劳务工在变动工作时,短时间内就要进行在岗、离岗和上岗三次体检,职业健康体检的成本很大,劳务公司对开展职业健康体检难免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多年来劳务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很难推动。

  鉴于以上原因,市卫生监督局在劳务用工中推行《职业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制度。即通过执法人员把关,合并共性的体检项目,保证接触粉尘、噪音、高温等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项目全面检查,合格后发放证明,即使劳务工在变动工作和岗位后无需重复体检,减少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此项制度切实解决了我市职业病危害较重,管理困难的流动性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问题,保护了广大非固定用工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健康教育卡使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机会

  在“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前提下,市卫生监督局经广泛调研,并大量征询意见的前提下,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及劳动者职业卫生法规及防护知识作为首要的帮扶任务。该局尝试先通过举办职业卫生师资培训班,培训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00多人,卫生管理员再培训其所在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3万多人,劳动者培训完成后,每人必须建立一份职业卫生教育卡,将该教育卡存入职工档案。通过先培训师资力量,再逐级培训的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工作质量,使我市劳动者真正获得了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将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教育内容以教育卡的形式固定下来,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使劳动者培训工作有案可查。

  三、“末位淘汰”提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服务水平

  目前,该市共有13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虽布局较为合理,但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服务质量和能力参差不齐,存在体检结论不规范、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管理,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市卫生监督部门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中实行“末位淘汰”的制度,即在检查中采取量化评分方法,通过对服务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检查仪器设备、检查过程、个体检查报告、质量管理、体检总结报告等11方面进行检查评分,将体检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量化评分,排定名次,对连续两次评分处于末位的体检机构将通报给用人单位,并建议省卫生厅吊销其体检资质,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督促体检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四、采取并联审批从源头防控职业病危害

  近年来,马鞍山的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目前全市仅有80余个工业项目按照规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评价,预防性卫生审查率不到10%,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源头控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主要由于投资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核准或备案时忽略了职业卫生“三同时”的把关,导致卫生部门职业卫生预防性审查开展效果不理想。

  为此,市卫生监督局积极与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反映情况,获得支持,对未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无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的不得批准立项或同意项目的投入使用,在建设项目核准时,将职业卫生审批工作结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审批制度,通过联合审批大大提高了建设项目源头控制的效率,推动职业卫生评价的开展。

  

                                       (马鞍山市卫生监督局 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