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西宁7个多小时的适应性休息,4月23日上午八点,陕西卫生监督救援队奔赴玉树灾区?结古镇。
从西宁到玉树,漫漫800公里路程,对卫生监督救援队的队员们可是一场意志、毅力、体能、信心等各方面的严峻考验。沿途山路崎岖险峻,再加上部分高原冻土路面的开裂,使得整个行程需要十七八个小时。但最令队员们担心的还是沿途不断翻越的高海拔山口,其中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口有7个,最高的为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824米。正是这座山口,让队员们面临着体能极限的挑战。
车队行进到海拔3000米的地方,队员们还庆幸没有什么高原反应,甚至拿出相机拍摄雪山、牦牛和羊群。但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所有队员相继感觉到头上好像有了“紧箍咒”,头顶慢慢发紧,进而感觉头痛,伴随而来的是恶心,腿软等症状。当车队翻越一座4300米海拔的山口时,队员们全部出现了典型的高原反应,对讲机里不时传来 “这是不是最高的山口”的询问。开始,每次翻越山口时,队员们还在数翻越的山口数,到后来难受的或仰靠或双手抱头弯伏在坐位上。司机小符的头痛恶心反应已经严重到不能再开车,商洛的一位队员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症状。于是,车队每行驶一百余公里就要休息片刻,每次休息时,队员们下车换口气,可就是这下车,再低下头走几步,再回到车上,这么个简单动作,上来后都是气喘吁吁的。翻越的高海拔山口多了,队员们总是在剧烈的头痛和稍微缓解之间交替,到后来,干脆就坚持不吸氧(吸氧会缓解症状,但会延缓适应高原的时间,会严重影响后面的工作),要挑战翻越巴颜喀拉山口的感觉。终于,在迷迷糊糊、眩晕的状态中,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巴颜喀拉山口标志牌。杨盈周队长特意让车队在这里停留了半分钟,让大家享受一下征服这座高山的胜利、自豪感。再下来的后半段路程,队员们的反应随着海拔的降低稍有缓解。就这样,在经过了1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陕西省卫生监督救援队于子夜时分,胜利到达海拔3700米的玉树结古镇。
由于对这里的治安情况不了解,加之又在藏区,为了给午夜到达的队员们找个安全的住所,杨队长开着车询问了几处有持枪武警站岗的居住点,可是因为各种原因都不能进去,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杨队长,只好把车队带到武警玉树军分区的大门旁边,让我们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好在军分区这棵“大树”下睡一个安稳觉。由于在军分区大门口,不可能支帐篷,于是所有队员和衣而座。就是这样的姿势,疲乏至极的队员们在各种高原反应的折磨中慢慢的睡着了。。。。。。(陕西省卫生监督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