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机构实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是深圳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年度累积计分制度,并将医疗机构记分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相结合,对于年度累计记分达到20分的,给予暂缓校验的处理,同时给予医疗机构或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行政处罚。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计分公示制度,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扣分情况向社会公布,方便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2009年,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2611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每家医疗机构年度监督频次不少于2次,覆盖率为100%,。共有588家医疗机构因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被记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已对被记分医疗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记分情况分析显示: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定的5档38项记分行为中,相对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使用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使用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诊所和门诊部因执业人员流动性大、规模较小诊疗科目受限,因此主要记分项突出表现在人员未注册和超范围经营上,记分比重较大的有“使用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等项目。
市卫生监督所刘所长在通报会上指出,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深圳市机构改革的逐步落实,对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对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卫生监督管理、打击非法行医,是明年乃至今后五年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今年,深圳市卫生监督部门将针对医疗机构违法的新特点,重点治理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虚假治疗或过度治疗等,重点治理非法辅助生殖和人体器官移植等违法行为。今年深圳市卫生监督所将,启动广播电视媒体医疗广告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监控范围和提高监督效率,加大违规医疗广告查处力度,并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引导和扶持,正确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良性竞争,健康发展
(深圳市卫生监督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