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以来,浙江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创建"卫生强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年"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民本卫生、构建和谐卫生,突出农村重点,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共同努力下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浙江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几年来得到了长足进展,浙江省卫生监督队伍日益壮大,各种保障逐步到位,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逐步建成了职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和维护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卫生监督执法网络不断健全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我省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已经建成。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设置卫生监督机构10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90个。并按规范建设的要求,在基层建立了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373个,工作覆盖了全省所有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建设完成率达100%。截至2008年底,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共有编制数、在岗人员数和在编的在岗人员数分别为4147名、4188名和3528名,每万服务人口监督人员数为0.77人。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85%,24.30%和32.15%。
我省在全面完成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同时,各地结合实际,整合卫生监督资源,充分利用乡镇(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员、乡镇(社区)责任医生、乡村医生、和村(居民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卫生监督新格局,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卫生监督执法环境,实现了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体现了即方便群众又优化服务的"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理念。
二、卫生监督队伍素质逐年提高
建设高素质卫生监督专业队伍,是有效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保证。我省各地参照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严把入门关;实行在岗职工跨学科继续教育,积极培养兼具预防医学和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培养业务骨干,主动与国内外先进的卫生执法相关机构建立伙伴关系,进行深层次培训,卫生监督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
全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10%,本科学历占47.79%,大专学历占32.69%,中专学历占12.09%,高中学历占3.0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31%。学历水平高于全国水平,研究生和本科学历比全国别高50%和76.35%(全国研究生和本科学历比例分别为1.4%和27.1%)。本科及以上学历从14.9%上升到50.09%,大专从29.5%上升到32.69%,中专及以下学历从55.7%下降到15.10%。
三、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卫生监督基本建设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5]50号)、《浙江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编制配备和经费保障参考标准》(浙编办[2006]8号)和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7月省政府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08-2012)》,提出卫生监督机构基本建设要达到"一达标三配套"。同年8月,省发改委等联合下发《浙江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浙发改规划[2008]305号)等政策文件,提出了2012年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财、物"三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要求。省财政加大了对卫生监督机构专项补助资金投入,2003~2006年省财政投入卫生监督机构车辆、设备等装备专项补助资金3400万元的基础上,2007年又投入800万元作为已组建的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补助经费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基本建设经费。2008年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卫生监督基本建设经费,投入800万元为全省193家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装备卫生监督执法用车193辆,新增了卫生监督试点工作经费和卫生监督抽检等专项经费398万元。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卫生监督机构的基本建设步伐也明显得到加快,2008年有15个县新建或完成卫生监督所的房屋建设。
我省卫生监督机构的基本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市级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6.08平方米;县级人均建筑面积从2003年的17.75平方米增长到2006年的22.90平方米;仪器设备配备数量比2002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据统计,2008年市级平均配备仪器31台,县级20.8台;市级照相机、摄像机和录音笔等卫生监督执法所需取证工具平均配备为12件,县级9.5件。市级平均拥有车辆8辆,县级为4.5辆。
(浙江省卫生监督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