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检验是关乎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今年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首次针对临床检验基础项目,会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组织,运用监督检测方法对本市8个区224家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进行专项抽检,取得良好成效。
精心准备,认真实施抽检工作。 为保证首次开展临床检验质量抽检工作的质量,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作了充分的准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会同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的专家加强对区县所的工作培训,并选择了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模拟抽检,演示检测工作全过程,使监督员完全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保证抽检结果的客观真实。 本次临床检验质量抽检工作覆盖8个区辖区内所有一级医疗机构和设有临床检验实验室的民营医疗机构,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等规范要求,对122家一级医疗机构和102家民营医疗机构血常规、乙肝两对半检验质量进行检测,并当场判读血涂片。在检测工作中,监督员克服检测时间长、样本保存难度高、连续检测工作量大等困难,严谨认真地实施实地检测、结果分析和监督复查等工作,共出动监督员746人次,检测血常规样本1120个,乙肝两对半样本515个,判读血涂片224个。
科学分析,督促落实质控要求。检测结果显示:224家医疗机构血常规检测平均合格率83.9%(一级医疗机构94.3%,民营医疗机构71.6%);乙肝两对半检测平均合格率86.4%(一级医疗机构93.8%,民营医疗机构74.4%);血涂片判读准确率53.6%(一级医疗机构56.6%,民营医疗机构50.0%)。检查发现,大部分被查单位制定有检验科质控管理制度和检验项目操作规程,检验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记录完整,质控程序执行及结果记录也较全面。对不合格检测项目分析发现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对检验质量控制工作重视不够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涂片判读准确率较低是此次检测发现较普遍存在的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卫生监督机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会同临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对部分医疗机构检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督促医疗机构完善相关质控制度、及时联系厂家进行仪器校准、强化质控品自测或改变操作方法达到质控要求。
创新方法,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本次临床检验专项抽检是创新监管方法,拓展监管领域,运用技术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监督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监督抽检工作中,卫生监督机构始终强调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通过会同临检质控中心等行业组织帮助医疗机构找寻缺陷、培训人员、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持续改进措施,实践并不断完善“单位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新的监管理念。下一步卫生监督机构将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抽检方法、拓展检测项目范围,并结合有关科研课题研究,使医疗质量监督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