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规范涉外医疗服务 开展外国医师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2020-11-18 14:4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外国医师,上海市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医疗执业群体。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08年8月在上海取得行医许可的外国医师已达313人次。外国医师如此高速的增长趋势,已成为上海涉外医疗服务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本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日前,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旨在进一步规范本市涉外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加强外国医师执业监管的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拉开了序幕。

组织落实细致到位 市区联动配合无隙

本次行动督查覆盖全市11个区县2007年至2008年度聘有外国医师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98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的外国医师,其中民营医疗机构68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14家,三级医疗机构13家,二级医疗机构2家,其他类别医疗机构1家。为充分做好此次工作,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首先对2007-2008年度外国医师的执业许可情况进行了筛查,就外国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类别、地址、执业人数、诊疗权限等内容进行了汇总并及时分类下发给各区县。同时细化了各项检查内容,就检查内容分别制定了外国医师执业行为个案采集表、医疗机构汇总表等并填写了样张并就检查内容对区县进行了细致的培训。行动中同时建立了市区联络员制度,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人员定点分片深入到各区县参与区县督查工作并予以督导,加强了市区互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虹口、杨浦、闵行、浦东、松江、宝山等各区县与市区密切配合,积极响应,从组织上将工作落实到位。实施辖区内相关医疗机构的督查工作。卢湾区成立了专项行动小组,由所长担任组长;卢湾、松江、徐汇等区为做好此次督查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徐汇区在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公示栏内进行了宣传;长宁区分管所长亲自参与监督检查。同时,各区县认真汇总督查资料,浦东新区就辖区内外国医师的执业管理进行了经验总结,提出了管理建议;长宁、闵行区联系了区内新闻媒体对督查进行了报道,宝山、卢湾区就督查结果发布了监督动态等。

检查内容多种多样 监督抽查力度加大

由于此次是两年来连续对全市外国医师的执业情况开展监管工作,为做好此次工作,充分总结了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检查中的重点重新进行了明确,针对性明显加强。此次主要对外国医师的执业合法性、执业规范性以及医疗机构对外国医师的执业管理情况开展检查,即包括外国医师持证情况及执业情况、执业地点、执业范围与核准项目相符情况;各类医疗文书书写是否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开具处方是否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医疗机构是否已建立管理、培训制度,开展手术演示的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备案制度等,涵盖了外国医师执业的各方面,充分做到了“一次行动,多点监管”,提高了卫生监督的监管效率。市区共有260余人次的卫生监督员参与监督检查,抽查各类病史593份、处方332份,检查在岗外国医师218人次,抽查的医疗文书数量及检查在岗外国医师的人数也较去年有所增加。为督促外国医师规范执业,行动中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卫生监督意见书14份,立案1起。同时卫生行政部门注意与外国医师及医疗机构开展互动,积极听取工作意见,并就外国医师执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为规范本市外国医师执业行为提供考量。

工作开展卓有成效 长效监管任重道远

通过全市两年来连续开展的外国医师执业行为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外国医师及医疗机构的规范执业意识明显加强。本次督查中仅一名外国医师被立案处罚,处罚数较2007年同类案件下降了85.7%。医疗机构的管理意识也有所提高,有64家建立了规范的外国医师执业管理制度。同时,除未使用中文书写医疗文书外,违规使用病历及处方的医疗机构数亦较2007年减少9家,降幅为32.1%。但外国医师未使用中文书写医疗文书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仅分别有58位及32位外国医师书写的病历或处方为中文。同时依然19.4%的医疗机构的病历及处方存在医疗文书抬头名称与医疗机构核准名称不一致、病人的基本情况填写不全、主诉病史、诊断、签名不齐全等不规范现象。同时部分三级医疗机构未对外国医师所从事的手术演示全过程进行具体记录,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手术演示事后监管带来难度。总结两年来对全市外国医师执业监管工作的经验,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外国医师管理上应继续提高外国医师的许可准入标准,加强其中文技能、法律法规掌握程度的审核;同时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来沪行医外国医师的监管和指导。进一步规范外国医师的执业行为将是今后一项长期任务。(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