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卫生援川队开展食物中毒救治及调查处理纪实

2020-11-18 14:4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青岛卫生援川队在北川亲身经历了“蜀道难”。2008年10月8日9点30分,青岛卫生援川队得知北川县曲山镇邓家板房区出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名病人正在村卫生室治疗,由于当地缺医少药,病情危急,北川县卫生局立即组织医疗、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等8名队员组成救援小分队前往邓家救治和调查处理,其中青岛卫生援川队4名队员参加了救援行动。

9点40分车辆出发,到达山下时,由于“9.24”洪水和近几天的连续降雨,山路泥泞,救护车无法通过崎岖的盘山小道,于10点40分被迫返回。救援小分队换乘两辆尼桑客货两用车沿着崎岖、险要、颠簸、泥泞的山路驶向事发地——邓家板房区。路上,车辆不断打滑,队员们看着车外陡峭的山崖、落石和泥石流,无不紧张万分,连喘气都不敢大声,生怕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11点40分,车辆行驶到山顶,准备下山时,迎面一辆越野吉普车由于泥泞的山路打滑闯到了山上,车旁就是陡峭的山崖,队员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此时的山路车辆已无法通过,山下的病人急需救治,看着山下火柴盒大小的板房,队员们急得团团转。时间就是生命,北川县卫生局张向东副局长一声令下:“徒步下山!”。队员们穿上雨靴,背起药箱和检测设备于11点50分沿着泥泞的山路徒步前进。如果沿着这样的山路下山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无奈之下,队员们在张副局长的带领下,头顶烈日、脚踩泥浆、拄着棍子、沿着陡峭的山坡抄近道下山。

山路崎岖、泥泞不堪,一面是悬崖峭壁,随时有山体滑坡和巨石滚落下来的危险,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沟壑,有些地方由于泥石流堵塞只能爬行通过,经过2小时20分跋涉于14点10分终于到达目的地。到达邓家板房医疗点后,青岛卫生援川队队员顾不上休息和吃饭立即投入到协助救治、流调和现场处置工作。由于当地只有一名乡村医生和2名临时护士,消炎药只有庆大霉素,医生建议转到县医院治疗,但是转院需要病人自己行走。由于山路艰险,没有车辆,病人已73岁,且腹泻脱水,青岛市卫生监督局高峰传同志提出:“这样的病人长途跋涉崎岖泥泞的山路更危险,病人的病情基本稳定,且无其他疾病,建议外援送药、就地治疗!”。张副局长采纳了这个建议,避免了病人长途跋涉步行转院的危险。

经过现场勘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认为这是一起因食用变质皮蛋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为防止事态扩大,青岛卫生援川队队员立即前往销售变质皮蛋的超市进行调查,经检查发现该超市不仅销售“9.24洪水”浸泡过的食品,还有部分过期变质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没收,并销毁洪水浸泡食品10公斤、过期变质食品4公斤。同时对邓家安置点的4家食品业户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村民的饮用水进行了监督、监测。经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直接饮用从山上流下的山泉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监督人员建议在取水点设置过滤池和蓄水池,对生活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同时在取水点周围50-100米范围内建立水源保护区。

15点30分,救援小分队完成全部任务后简单吃了点午饭启程返回,由于山路艰险,天黑前无法通过。无奈之下,队员们冒险从“5.12”震塌的北川老县城通过。路上大家拄着棍子,或走或爬,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下,相互帮助,穿过了泥石流冲垮的路段,行走在巨大落石滚落的下方,走过类似沼泽地的泥泞河道,爬上陡峭的悬崖,穿越在倒塌的房屋之间、断裂的桥梁、埋葬遇难者尸体的万人坑。途中,即墨市卫生监督员刘志同同志不慎踩到了类似沼泽地的软泥上不断下陷,眼看就到膝盖了,这时,市卫生监督局的高峰传同志伸手一拉,自己也陷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高峰传主任迅速跳了起来,并立即将自己拄着的棍子递给刘志同,与即墨卫生监督所的国世勋科长一起将刘志同拉了上来。一会儿,天色暗了下来,队员们又累又渴,郝毕同志从背了一天的检测箱内摸出一小瓶“救命水”,大家谁都不肯喝,无乃之下每人喝一小口,润润嘴,继续前进。19点时,天色已黑,为了尽快“逃出”“死城”——原北川老县城,队员们抓着树枝和石头爬上二十余米高的陡峭山坡,即墨市卫生监督所的刘志同首先攀上山顶,他一手抓着护栏,一手用木棍将后边的队员一一拉上山顶,救援小分队的队员们就是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拖着疲惫的身体,相互协助跋涉了近4个小时,于19点30分终于摸黑串过原北川老县城,乘坐接迎的车辆返回驻地。回到驻地时已近20点,队员们全身酸痛,动弹不得,郝毕同志脱雨靴时小腿抽筋不敢动弹;高峰传同志双脚磨起了血泡。全体队员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本次救援任务。第二天,许泽春副局长让参加救援行动的同志休息一天,但参加救援行动的高峰传、郝毕等4位同志与其他同志一道又按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工作着。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