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监督迈入数字化时代

2020-11-18 14:4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2008年7月1日,上海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正式启用卫生监督核心业务系统,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上海卫生监督迈入数字化时代。

作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核心业务系统从设计、开发至目前初步建设完成历时2年,由“一户一档”管理系统、现场监督检查系统、行政处罚管理系统、卫生行政许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系统、卫生监督综合应用门户等6个模块组成,其中“一户一档”管理系统作为项目的核心,实现数据综合存储和共享,一举奠定了上海在国内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

11个工作组确保任务完成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作为一项市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成立了“一户一档”、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三个综合组和医疗执业监督、公共场所监督等八个专业组,并明确了各组工作目标和职责。

为积极配合市所开展各项工作,本市各区县监督所均成立了由分管所长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先后5次召开区县所长专题会议,80多次项目研发工作例会,500多次需求调研。同时,为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按照市卫生局项目办的工作要求,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采用分层、分类培训方式,举办系统管理员、专业师资、卫生监督员等各类培训21次。卫生监督核心业务系统经过测试运行、试点运行、试运行等多个步骤,发现1千多个问题,并通过持续反馈、改进和修正,使本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得到保证。

近8万户入档

“一户一档”管理系统作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核心,以“户”为最小单元,汇集涉及该户的监督、处罚、许可、监测等全方位的执法信息,进而利用报表查询统计系统、GIS空间展示系统等信息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展示,为决策提供依据。截止2008年8月底,清洗并录入78611户“一户一档”数据,其中公共场所54820户、用人单位14399户、医疗机构5508户、学校1996户、托幼机构1415户、集中式供水单位153户。

此外,“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还整合了现场监督执法文书模板、处罚执法文书模板、各类许可文书模板等信息资源,既便于卫生监督员现场采集监督数字信息,实时记录并规范监督员的执法行为,也初步实现行政处罚无纸化办公,实现全市卫生监督处罚信息共享,还实现了卫生许可新证申请、验证、变更、换证、补证及注销等工作流程信息化。

同时,该系统对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录,自动汇总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做出的记分分值,实现不良积分的实时统计,整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检查、“一户一档”等管理模块于一体,将业务流与信息流有机集成,实现即时查询、统计分析、质量控制、流程管理等功能,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卫生监督核心业务系统融入“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继续开发7套子系统

根据“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卫生监督项目的工作计划将继续开发日常监测管理系统、投诉举报管理系统、卫生监督绩效考核、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医疗质量安全监控子系统等7套子系统。其中“上海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和“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信息管理系统(运维)”业务经费尚未落实。

此外,为加强卫生监督的日常业务工作与信息系统的紧密关系,本所还将建立《上海卫生监督数据采集的规范》和《上海卫生监督核心业务系统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的各项制度,梳理、优化与信息系统建设密切相关的业务流程,加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管理和考核,保障信息系统规范、有序、有效地运转。

今后,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将坚持规划引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按照《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的要求,紧紧围绕卫生监督管理框架,结合卫生监督“可控、可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展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为未来的五年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描绘蓝图。

                                                                                   (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