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率先完成对口支援安县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评估

2020-11-18 14:4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8月27日,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卫生监督队联合安县卫生局,共同完成了《安县卫生监督工作和卫生监督体系现状评估报告》,并经省卫生厅主管领导审定后,已提交安县政府有关部门。这一评估报告为今后制订安县卫生监督机构重建方案和卫生监督三年工作规划、促进安县卫生监督体制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科学基础。据初步调查,此次对重灾区安县卫生监督工作和卫生监督体系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在四川省各重灾县及全国对口支援各省中尚属首次。

评估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安县卫生监督服务需求情况,包括震前卫生监督对象基本情况,震后受灾群众安置点、集中式供水单位、复课学校基本情况,并进行了科学分析统计,总结了安县卫生监督工作模式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安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包括安县卫生执法监督所人力、物力、经费等、各乡镇协助卫生执法人员情况、外省市对口支援情况。其内容完整性和结论科学性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一致认为可以作为制定今后安县卫生监督发展规划良好的科学依据。

对安县卫生监督服务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由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和深入进行,使卫生监督社会服务需求总体加大,对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安县震后卫生监督工作情况评估结果表明,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辽宁省及安县卫生监督队伍的不懈努力,安县震后应急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截止8月25日,辽宁省卫生监督队和安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共出动监督员2522人次,出动监督车辆925台次,行驶16万余公里,共监督检查受灾群众安置点1480户次,集中式供水单位489户次,分散式供水点3750户次,医疗机构(含救治点)734户次,复课学校965户次,餐饮单位4134户次,建筑工地190户次,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1932份,提出整改意见4350条,采集检测水样520份,张贴“八个卫生要求”3450份,发放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单10余万张,举办各类培训班78次,培训相关人员4800人。受灾极严重的安县没有发生一起因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防疫工作得到包括陈竺部长在内的多位部、省级领导的肯定,并且京安小区被评为四川省模范示范点。

目前34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餐饮、供水、淋浴间、厕所、医疗防疫点设施已经齐全,餐饮隐患逐渐减少,饮用水卫生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基本合格;辽宁省及安县的监督队伍频繁对全县20个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监督管理,并督促有关部门改造水源及消毒设施,确保生活饮用水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原来使用人工加药的供水站正在积极筹备安装自动加氯装置;各级政府针对水质锰、铁指标超标地区已完成新水源地选址,并配置专门饮用水处理设备;46所板房学校相关公共卫生质量基本合格。恢复营业的374家餐饮单位各项卫生管理措施总合格率为96.6%,其中具备食品卫生管理员率、上下水设施配置率、凉菜制作设施合格率、不使用亚硝酸盐自制肉制品率均为100%,冷藏设施、消毒设施配备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单位数均在95%以上,原料存放设施配置率、食品采购索证落实率均在90%以上,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配置率为88.5%。两地监督队伍同时还对28个建筑工地、274个乡村卫生院、200家公共场所、34个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并建档登记。

目前安县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立,但仍存在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

评估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建议着手制定安县卫生监督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工作协作机制;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点、集中式供水单位、学校等重点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建立行政负责人责任制度;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议安县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充分利用震后重建、外援支持等机会,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相关工作进行高起点设计,使安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达到国家要求。

辽宁省卫生监督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