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近几年来精心筹备和共同努力,2008青岛奥帆赛的大幕在一片喝彩声中徐徐落下。作为保障奥帆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青岛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在青岛市食品和医疗卫生保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体系,团结一致,顾全大局,认真履责,加强监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个奥帆赛卫生监督保障工作运行平稳,各团队公共卫生保障工作运转顺畅、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公共卫生保障任务,受到参赛人员、经营业户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是餐饮卫生安全保障主责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到位。在总结两年奥帆测试赛卫生监督保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青岛市食品与医疗卫生指挥部对奥帆赛食品安全保障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原料索证索票的把关和餐饮加工环节的监管。由于主责明确,避免了部门间职责交叉和责任不清、监管越位或缺位等问题出现,确保了奥帆赛期间公共卫生保障团队目标任务明确,监管范围清晰,岗位责任到位,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和效果。
二是奥帆场馆、签约酒店和餐饮服务商全面实行“双A”管理。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要求,按照奥帆赛食品安全保障方案,结合保障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确保上述餐饮单位达到卫生监督信誉度管理A级资质,实行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在签约酒店遴选和餐饮服务商确定过程中,该市卫生部门积极参与、提前介入、标准前置、加强指导,引入国内外领先并广受肯定的餐饮卫生管理标准,奥帆场馆、签约酒店、餐饮服务商均实行“双A”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餐饮服务单位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自身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为做好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通过实施“双A”管理,开赛以来奥帆场馆和签约酒店共保障298134人次就餐安全,圆满完成卫生监督保障任务。
三是奥帆赛公共卫生保障区域网格化管理落实到位。创新性实施了“三层四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整个保障范围分成三个层面:奥帆场馆、签约酒店、城市运行;根据各自的重要程度和监管重点,将整个保障范围分成四级区域:将奥帆场馆和签约酒店列为一级区域,组建65人的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实行驻点保障;将奥帆场馆和签约酒店周边1000米范围列为二级区域,依托区级力量和省、市卫生监督支援(志愿)人员,实行定点保障和巡查督导;将重点窗口单位、特色餐饮街(区)和旅游接待单位周边列为三级区域,由区市卫生监督人员、省卫生监督支援人员和省、市卫生监督志愿者联合组队,加强巡回检查;将上述范围之外的其他区域列为四级区域,依靠社区、乡镇等基层力量,加强监督检查。从实际运行效果看,整个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保障力量分配合理、责任明确,监管效果良好。
四是严把“水上餐”卫生安全监管关键环节。针对帆船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带餐出海,数量多、就餐时间也不确定,赛时海上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易繁殖,比赛用船不能携带专用冷藏设施等困难,该市卫生局自2006、2007年奥帆测试赛起,就着手探索“水上餐”的卫生安全保障等新课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反复研究和模拟试验,研制出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对食谱的设计、原料验收,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加工场所和工具容器表面清洁度的现场快速监测,直到“水上餐”的分发、船上冷藏包的保藏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实行全程跟踪,有效地控制了“水上餐”加工保藏过程危险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开赛以来共保障“水上餐”12461份,经检测所供应的“水上餐”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填补了我国“水上餐”保障经验的空白。
五是以ATP为主的现场检测手段在餐饮加工环节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物资和技术储备,争取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改善执法装备,根据需要为每个保障点配备了多套(件)现场检测设备,可开展现场快速检测项目50余项。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公共卫生保障的科技含量和保障效果。从赛前和赛时间的现场快检数据的对比来看,总体快检合格率由赛前的97.6%提高到赛时的98.2%,保障效果明显。特别是ATP检验在检测消毒效果方面成效显著,能够及时检测和发现工作人员手、菜墩、餐具表面污染状况,使问题及时得到整改,据统计,赛事期间共开展ATP检验1810份,提出整改意见145条,整改后全部达标。
六是公共卫生执法“蓝盾行动”成效显著。该市卫生局从5月份开始,在全市城市运行层面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公共卫生执法“蓝盾行动”。采取市区联动的形式,每天出动200余名卫生执法人员,分区划片编组对全市餐饮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整治。为加强执法力度,采取了“四个当天”模式,即当天检查、当天立案、当天合议、当天告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赛事开始后,建立了错时巡查制度,每晚18:30至21:30期间开展夜间巡查和“回头看”,弥补了日常监管的薄弱环节,起到了“检查一家、指导一家,落实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蓝盾行动”开展3个多月来,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15170余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单位23439户次,对952家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开赛以来城市运行层面未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饮用水污染事件。
七是长效监管与奥帆保障有机结合。近年来,青岛市卫生局重视长效监管模式的探索和建设,“健康校园”创建、“工地食堂卫生标准化”、卫生信誉度管理、食品卫生诚信单位建设、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和餐巾纸示范创建等长效监管手段已形成特色模式,多次被国家卫生部推广应用。今年以来,又在全市中校餐饮单位全面推行了餐饮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利用动态化的管理和直观的“笑脸、平脸、苦练”等级标识,引导消费者看“脸谱”就餐消费,在中小餐饮业户中形成强烈反响,带动大部分中小餐饮经营业户走上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经营的健康发展轨道,为提高整个城市层面的公共卫生安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电视台黄金时段开展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疾病”等公益广告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饮食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八是整个保障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针对餐饮消费环节监管的特点,结合区域网格化管理要求,在保障过程中突出一级区域这一影响全局的重点区域,兼顾二、三、四级区域整体监管;突出配送餐、集体食堂、旅游接待单位这些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重点环节,兼顾无证餐饮取缔和中小餐饮单位监管;突出特色餐饮街、中西风格餐厅等外国运动员和游客易光顾的重点消费场所,兼顾周边辐射区域的监管;突出机场、车站、港口、旅游景点沿线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窗口单位,兼顾城市纵深餐饮单位的监管。保障过程中,调动所辖十二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卫生监督队伍和基层社会组织力量,根据重点分兵把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张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公共卫生保障大网。
九是卫生监督保障人力资源有效整合,调配得当。在卫生保障人员力量远远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组建65人的奥帆场馆和签约酒店保障团队、200余人的城市运行外围巡查团队,成立3个公共卫生保障专家组,实行省内联防联动和对口支援,形成66人的省奥帆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家机动队,争取省卫生厅派出128人的卫生监督保障支援(志愿)团队,联合团市委招募107名卫生监督志愿者,动员社区街道办乡镇公共卫生职能人员广泛参与,形成了集中优势力量保障奥帆场馆和签约酒店公共卫生安全,调动一切力量确保城市运行层面不发生重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人力资源分配方案,有效地弥补了人员不足带来的困难,确保各层面公共卫生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2008年8月12日上午,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奥运保障协调官员在听取我市奥帆赛卫生监督保障前期工作筹备、工作成效和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现场视察部分餐饮单位后认为,青岛市奥帆赛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准备充分,整个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2008年8月22日,青岛市食品和医疗卫生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王修林在出席活动时指出,奥帆赛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卫生监督队伍在保障工作中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为确保奥帆赛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