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时挺身出,情洒灾区永无悔---四川宜宾第四批卫生监督救...

2020-11-18 14:4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2008年6月3日,宜宾卫生系统组成第四批卫生监督救灾队伍共19人赴绵阳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在最初的两天工作中,宜宾卫生监督工作队承担的是受灾最严重的平武县南坝镇的垭头坪村、蒙子树村和平通镇的林家坝、牛飞村、桅杆村的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他们每天天一亮就出发,携带数十公斤的机动喷雾器,进村入户,为灾民提供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消毒杀虫和传染病防治等综合卫生救援工作。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为灾民健康保驾护航:一是落实了临时饮食点食品加工过程全程跟踪保障制度。他们对临时饮食点实行三餐加工过程定点全程跟踪,对原料质量进行把关,督促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对公共餐饮具的消毒由监督员亲手操作、亲自演示,确保消毒效果。二是落实了安置点环境卫生重点部位强化消杀制度。由于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极高,在居住点的周围还有临时旱厕、垃圾堆等苍蝇孳生场所,垃圾遍地、蚊蝇横行,一旦发生疾病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队员们坚持垃圾日产日清、掩埋粪坑。三是实行生活饮用水动态监测制度,确保灾民饮水安全。四是落实了安置点传染病预防宣传和监测哨点制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极大地降低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风险。队员们每到一处安置点或者散居户,都耐心地对居民讲解卫生知识,发放各种宣传材料。为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在灾民帐篷里,队员们还要亲自调查每一位灾民的健康状况,详细记录可疑病人的发病经过,认真排查可能造成传染病流行的隐患。
5月12日的大地震后形成了33个大小不等的堰塞湖,严重地威胁着地震灾区甚至是岷江下游众多群众的安全。6月4日下午,宜宾卫生监督救灾队再次临危受命被派驻绵阳市,协同绵阳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因唐家山堰塞湖而迁移的居民安置点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到达绵阳市后,宜宾卫生监督救灾队负责游仙区松垭、石马、游仙区指挥部、建材学院等居民安置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和传染病管理,另外派出3名卫生监督员协助游仙区监督所负责湖江社区208居民安置点和湖芦山前后山居民安置点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直接服务人口约5万人。在湖江社区208居民安置点宜宾卫生监督员们很荣幸地见到了敬爱的温总理,还接受了凤凰卫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大家把在平武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带到了绵阳,得到了绵阳人民的一致好评。(四川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