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家难战大灾 恪尽职守防大疫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抗震救灾纪实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青川县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的办公房屋垮塌,卫生执法监督设施设备及办公设施设备或被掩埋,或被损毁,执法车辆受损,职工住房全部垮塌,家庭财产毁于一旦。但以袁正华大队长为首的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的14名同志,却没有精力去理会,挺直脊梁,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为民健康,他们不辱使命
地震灾情发生后,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有序组织和统一指挥下,执法大队及时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措施,制定具体方案。在每一个受灾乡镇,每一个自来水厂,每一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和救灾物资发放点,到处都有青川卫生监督员忙碌的身影。监督员划片包干、任务明确、责任到人,8名身强体壮的监督员,分别负责36个乡镇,带领当地防保医生和乡村防疫人员一起,全面担负起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的重任,同时,协助县疾控中心扎实抓好了环境消毒工作。
地震后的几天里,县城供水系统瘫痪,大量灾民和伤病员生活极度困难。袁正华和他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深入到随时都有可能塌方或滚落巨石的河流上游,到处寻找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他们跑了很多地方,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4处备用水源,又一起动手清除杂物,设置水源保护区,并派驻监督员强化饮用水的消毒,切实保障了县城区广大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在抢救伤员阶段,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还自发承担起乔庄一小、武装部、青川中学等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开水供给任务。他们协调青川宾馆烧热开水,组织部分同志分成两批定时运送。由于缺少交通工具,他们只能肩挑背扛,后背和腿脚多处被开水烫出一个个血泡,他们没有因为疼痛而吭一声,没有因为劳累而停一下,每天送热开水30桶以上,基本保证了伤病员、医务人员以及灾民的饮水问题,保证了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5月15日后,省内外赶来支援的卫生监督队伍陆续到达。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统筹协调浙江、陕西、江西以及省内的近200名监督员,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力推灾后卫生监督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将卫生监督工作重心延伸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村组,力保了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劫后余生,他们牢记宗旨
青川,余震频发。连绵的大山再也经不起地震的蹂躏,每一次震动都会有巨石顺山而下,每一次颤抖都会有塌方纵横山野……但是,劫后余生的青川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的同志们,牢记着人民健康卫士的神圣使命,一心想着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依然起早贪黑,四处奔忙,疲惫的足迹踏遍了青川的每一个角落。
监督员杨卫东在回家接自己的母亲时,当发现隔壁还有一老一小在呼救,他顾不上自己的亲人,破门而入,在不断的余震中,踩着残垣断壁,背出了两位老乡,并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刘仕春家中的年迈母亲和年过八旬的岳母双双患有癌症,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他和杨卫东一道,无暇照顾恐慌的家人,于地震发生当晚就奔赴到重灾乡镇,监督指导遇难者的尸体处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等工作。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畏酷暑,不分昼夜,在恶臭扑鼻的环境中,主动请缨,担负起消毒员的角色,背起喷雾器,奋战几天几夜,为木鱼中学200多具遇难者遗体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了尸体妥善安置。
张安林在抢救单位财产时左臂骨折,本该手术卧床休息,但他只是作了简单处理后,仍带病坚持在一线工作。稍一用劲,骨折处就疼痛难忍,他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从来没吭一声。徐敏下乡被泥石流砸伤腰腿,但仍然奔波在各乡镇宣传指导卫生防病知识。大队领导和医生都劝他们休息,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现在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儿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怎能当逃兵,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大家无不为他们的执着所感动。
抗震救灾期间,全县监督员重点对200多个灾民安置点生活场所饮食点的食品原料及餐用具清洗消毒进行监督和指导服务,强化了食品卫生监督;对全县300多个集中式供水单位、自行分散供水点的消毒情况进行深入指导,强化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防止介水疾病流行;对58个临时医疗救治点的传染病防治进行监督指导,规范医疗垃圾处理,加强了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每天开展两次以上健康教育,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此外,14名监督员积极充当消杀员的角色,对灾民安置点全面进行消杀灭,有效防止因病媒生物大量滋生引发传染病流行,尽最大的努力确保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目前,青川县无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灾区群众生活秩序趋于稳定。但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全体同志没有丝毫的松懈,继续战斗在抗灾防疫最前沿。(四川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