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救灾队积极行动清除灾区卫生安全隐患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自5月25日到达崇州后,紧密配合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灾后卫生监督工作,并将排查卫生安全隐患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崇州市三郎镇茶园村八组,海拔大约一千三百米,山路险峻,只能徒步爬山。因地震毁坏了当地的引水管道,有二、三百灾民在喝原来用来养鱼、灌溉农田的蓄水池中地震前的存水。池中水色发绿,散发着异味,水面很多蚊虫,池中仍养有十几尾鱼。而灾民家中已无任何饮水消毒药品。对此严重饮水隐患,救灾队已经三上茶园村,不仅督促当地向有关部门汇报,尽快修复引水管道和发放消毒药品,而且送去救灾队自带的饮水消毒药,手把手地教会灾民如何使用,同时宣传决不能饮用生水等防病基础知识,并且每次都将自己携带的瓶装饮用水留给当地灾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检测,该处已落实饮水消毒措施,水中余氯已符合标准。

对于其他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也决不放过。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卫生监督员相继发现,由于当地气候潮湿,保存方法不当,在灾民集中供餐点、捐赠物资储存分发点、粮店等处,部分大米发生霉变。为了不留后患,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会同当地卫生监督员对霉变大米进行了销毁处理。

截止目前,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已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4处,发现并消除饮水卫生安全隐患11处,发现并消除医疗机构传染病传播隐患11处;现场指导灾民二次取水消毒109户次,指导灾民分散式取水消毒92户次,解决并落实集中供水消毒3户次。针对集中供餐、食品接收分发单位、集中供水、灾民集聚点、灾民安置点、医疗机构和灾民分散式取水等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124余条,提请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上报的卫生安全问题19项;发现并销毁严重霉变大米340余公斤,处理腐烂、发霉的蔬菜3000余公斤,销毁严重发芽的马铃薯1200余公斤,停用无标签标识的消毒剂1种100余公斤。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用自己日复一日勤奋的工作,认真履行着卫生监督的神圣职责,保障着灾区群众的健康安全,决不给灾区百姓留下卫生安全隐患。

(河北救灾卫生监督队)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