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救灾队负责木瓜坪村安置点卫生监督和防疫防病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为做好防病工作,他们在木瓜坪村布置并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卫生防病措施,创造性地落实了“四项主要制度”,使当地卫生监督和防疫防病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和常态。
一是落实了临时饮食点食品加工过程全程跟踪保障制度。安置点共有7处临时饮食点,这些临时饮食点由村民自行搭建,除了一块遮阳布外没有其他防护设施,条件非常简陋。由于灾区物资匮乏,每个点仅有1、2个脸盆用来盛装食品,生熟容器不能分开,发生食物中毒的危险相当高。队员们一方面与后方同志联系,由南通市卫生监督所捐赠了40只不锈钢餐盆迅速运抵灾区;另一方面,参照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的模式,落实人员对临时饮食点实行三餐加工过程定点全程跟踪,对原料质量进行把关,督促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对公共餐饮具的消毒由卫生监督员亲手操作、亲力亲为。
二是落实了安置点环境卫生重点部位强化消杀制度。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极高,在不足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安扎了240多顶帐篷,聚居了550多名灾民,在定聚点的周围还有临时旱厕、垃圾堆等苍蝇孳生场所。南通队刚刚进驻的时候,垃圾遍地、蚊蝇横行,一旦发生疾病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南通队认真制定了安置点及周边环境消毒杀虫方案,确定了一般部位普遍消杀和重点部位强化消杀的方法。驻点初期喷洒消毒药剂、捡拾清理垃圾、掩埋粪坑等工作都由卫生监督员承担,一天每人的消杀面积都有近千平方米;后期组织村民成立了消杀队,负责一般部位的消杀,从而使监督员集中力量做好重点部位的消杀工作。目前做到了重点场所每日强化消杀两次以上,垃圾日产日清,厕所封闭管理、每周填埋,蚊蝇密度显著降低,群众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极大改善。
三是落实了安置点传染病预防监测哨点制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极大地降低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风险,为此,南通队在安置点设置了多重疾病监测哨点,及时掌握并分析发热、腹泻等病例个案及疾病发生发展趋势,一旦出现疫情苗头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扑灭。首先,实行疾病安置点首诊登记制度。安置点村民患一般疾病首先在安置点卫生室就诊,由卫生员做好疾病就诊登记。其次,实行安置点疾病报告“保甲”制度。对安置点内居住人口按片划分,每片指定一位有一定威望、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为“保长”,“保长”每日询问区域范围内村民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发病情况,在规定时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第三,实行安置点人群流动场所“信息员”制度。由临时饮食点帮厨人员作为疾病报告信息员,卫生监督员每日向信息员了解疾病动态。第四,实行安置点疾病主动搜索制度。卫生监督员结合日常工作每天走家串户了解村民健康状况。
四是实行生活饮用水动态监测制度。木瓜坪村村民安置点采用军队集中供水,卫生监督员每天四次对末梢水实行动态监测,一段时间监测结果显示末梢水余氯含量很不稳定,队员们找到部队供水点帮助技术人员一起查找原因,有效保证了安置点村民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