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苦,但比灾民好多了——记抗震救灾前线卫生监督员的衣食...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四川卫生监督抗震救灾前方报道组  龙江  刘巍) 从直接到村入户的卫生监督一线到新闻采访报道一线,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卫生监督员艰辛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工作,吃苦耐劳;走进他们的生活,苦中作乐。
 
下午六点半。走进资阳卫生监督应急队驻安县的帐篷,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里面的温度超过40℃。他们才回来,正准备休息,每个人都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但汗水仍顺着脸颊往下淌。他们说:这是热水浴,条件不错。
早晨七时。广安赴德阳卫生监督队集体集合,全体队员精神饱满,全部制服着装,举起右手宣誓:精诚团结,情系灾区。不畏艰辛,共渡时艰。一切以热情服务人民为本,一切以保障人民安康为重。时刻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甘苦,共患难!洁白的卫生监督制服映着朝阳在鲜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方便面、矿泉水、饼干。饼干、矿泉水、方便面。很多时候,想泡方便面却找不到开水。一日三餐,循环往复。
曾经问一位在一线呆了十二天的德阳卫生监督员:你现在最想吃的是什么?他说:一碗白米饭,可以不带任何菜。
长期没有蔬菜的单一食物,缺乏身体需要的维生素,几乎所有监督员牙龈发炎,早晨漱口满口鲜血。胡龙,资阳市支队的一名监督员兼驾驶员,口腔溃疡12天,疼痛难忍,无法开口说话,但每天仍早出晚归,从未耽误……
在监督一线,不止一次听到卫生监督员开玩笑说:“自己平时从不吃方便面,来了几天,所吃的方便面比前几十年的都多。”
 
到了抗震救灾一线才体会到什么是战友。住的是潮湿闷热的帐篷和空间狭小的汽车,大家合衣而眠,身体与心灵如此地贴近,这就是战友情。
帐篷里,铺上两张木板的总面积不超过6个平方,这是广安市抗震救灾5个监督队员的床,人均宽度仅48厘米。晴天,里面温度比外面高4、5度;雨天,流进帐篷里的积水浸透了队员的被子和衣物。
才到灾区的日子,没有帐篷,以车为床。最多的时候,一辆快检车上曾睡了8个人,他们每个人都踡缩着,尽量地给队友留下更多的空间。这样的日子,很多地方的监督员到现在仍在继续。
没水,一次用小半瓶矿泉水就可以漱口和洗脸;没电,借助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就可以工作一晚。
 
卫生监督要全覆盖,所有监督员工作定点驻村入户,基本上靠徒步行走。每个一线监督员都这样:早晨出去一身清净,下午回来一身汗、一身泥。在平武县的一个灾民安置点,下午四点钟,仍有我们监督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脸上,混合着汗水和尘土;他们的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而此时,更多的监督员是顶着炎炎烈日走在乡村间的羊肠小道上。
我们的车到平武,公路两边是随时滚落的滑坡碎石,危险是随时存在的,40公里的路程行了近3个小时。而平武的卫生监督员,他们无视危险,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往返。5月31日,为了重灾区平武县水观乡的灾民,绵阳支队的监督员曹如安等一行人,徒步翻山越岭进水观,而一个单程就花了8个多小时。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我们的监督员没有怨言。监督员感受最深的是灾民的期待与感激,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付出最多的是辛勤和汗水。在谈及这种生活时,监督员一脸的乐观:我们虽然艰苦,但比灾民好多了。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