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卫生监督员奋斗在青川抗震救灾第一线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汗水挥洒青川

——江西卫生监督员奋斗在青川抗震救灾第一线

灾后的青川,满目疮痍。楼房变成废墟,人民痛失家园,只能在夷平的废墟上搭建救灾帐篷,卫生设施简陋,供水系统遭到破坏,垃圾遍地都是,蚊蝇孳生,卫生监督、防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江西省卫生监督员第一时间赶到了青川,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用老区人民的淳朴与爱心、辛勤和汗水,为灾民撑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重建一个平安的家园,下面是他们在灾区的点点滴滴。

余震中坚守岗位 确保灾民饮水安全

作为生命之源,水对灾区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确保水源水质,让灾区人民喝上卫生安全的水,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青川县凉水镇的供水系统在“5?12”大地震中被毁坏,在供水系统修复前镇里的受灾群众只能依靠山涧溪流(山泉水)作为临时生活饮用水水源。江西省抗震救灾卫生监督队队员,急灾区群众之所急,想灾区群众之所想,把生活饮用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协助乡镇政府严把生活饮用水水质量安全卫生管理关。从寻找临时水源,因地制宜设置“棕垫”简易过滤设施、清理蓄水池,到加氯消毒,卫生监督员都到现场给灾区相关水质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细致的讲解、示范,从卫生安全角度提供指导。5月25日下午,两名卫生监督员来到水源地,对水源地蓄水池作收尾工作检查。大约16时22分,6.4级的余震发生了,霎时地动山摇,山涧中的卫生监督员处在危险之中,幸运的是,他们处身之地没有出现滚石和滑坡。尽管凶险,但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坚守在水源地继续着他们的工作,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爬山涉水进山村 监督防疫保健康

青川县凉水村委会王家村小组坐落在千余米的高山山顶,地震后,在通往村庄的路上,时常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甚至会出现山体滑坡。卫生监督员为了不留下防疫死角,面对危险没有选择退缩,爬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王家村,挨家挨户发放消毒剂,开展灾后防疫知识的宣传。象王家村这样的村小组,在凉水镇随处可见。卫生监督员就是这样爬过一座座千米高山,深入一个个偏远村庄,开展卫生监督和防疫工作。

前往凉水镇的学房村,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中间还要渡过一条小河。小河不宽,但水流湍急,水深10余米,是两座大山形成的峡谷,掉下去很难施救。6月3日,卫生监督员经过近1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了渡口。这是一个无人摆渡的渡口,一条钢索连着河的两岸,渡船的两头分别用绳子系着,两岸的村民都是拉着绳子,乘着渡船往来于河的两岸。第一次过这样的河,大家心里都有些紧张。脚下淌急的流水,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上船,紧紧地拉着钢索慢慢向对岸移去,终于顺利地渡过了小河,来到了学房村。这个小村庄有196户,743人。村民在山坡上建房,非常分散,耕地很少,只有种玉米、土豆、木耳,经济收入主要以木耳、养猪为主。“5.12”地震灾害使这里的绝大多数房屋倒塌,抬眼望去,一片废墟。顺山而上,卫生监督员一家一家走访,一户一户宣传,并指导村民开展饮食、饮水卫生监测和消毒。村民们非常高兴,感激地说,地震过后,除了解放军战士给他们送粮送水外,江西省抗震救灾卫生监督所队是第一支来村里宣传、指导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知识的专业队伍,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江西人民。

积极建言献策 确保卫生安全

在开展卫生监督与防疫工作中,卫生监督员发现当地村民普遍存在卫生意识差、对防蝇防蚊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卫生监督员积极思考,提出在目前无法有效灭蝇的情况下,建议给每家每户发放2平方米左右的窗纱,覆盖在已清洁的碗筷或剩余的饭菜上,临时解决灾区餐具的防蝇保洁问题。同时,根据灾民普遍不对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现状,提出是否能为每家每户发放可存放50-100斤标准专用储水消毒桶,便于计算加入消毒剂的数量,使灾民易于掌握消毒方法,自发开展生活饮用水消毒工作。上述建议已报国家卫生部抗震救灾指挥部。

此外,江西赴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队以书面的形式向茅坝乡党委、政府提交了《关于做好灾后卫生监督工作的建议》。建议指出,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灾后的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领导,统一协调。乡、村、社、灾民安置点都必须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卫生监督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掌握辖区灾区群众安置点的分布情况、数量、人数及饮食、饮水等基本情况。用于赈灾的食品、饮用水必须登记好品种、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感官性状等基本情况。要做好灾民集中安置点的爱国卫生工作。建议得到茅坝乡党委的高度重视。茅坝乡党委赵书记当即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卫生监督救援队提出的建议。

心系灾民 无私奉献

5月28日,江西卫生监督队带着干粮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进行卫生监督指导,走进一灾民临时家中时,看见灾民的小孩饿得直哭,队员们忙把随身携带的食物全部送给了这户灾民。看着小孩狼吞虎咽吃着食物,他们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在完成对该村的监督任务后,队员们忍着饥饿,赶了3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返回驻地解决温饱。这种事例还有很多,如自掏2600元修建无害化厕所;花200元请人帮助灾民王德学家修好震坏的下水道;路遇一孤寡老人,主动捐款100元;买了200张粘蝇纸送给济南军区某部猛虎营灭蝇等等。卫生监督员以热忱奉献,舍己助人的实际行动,为灾区群众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江西赴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队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