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生监督应急救援队深入灾区包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我省卫生监督应急救援队5月21日晚到达彭州灾区后,为保证卫生防疫救灾工作科学、有序、扎实推进,救援队不顾长途劳累,立即搭建帐篷,召开会议,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队委会。在会上,贵州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王蓓蓓局长对救援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分工,并对工作纪律提出了具体要求。

5月22日,救援队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9人,车辆5台,对彭州通济镇辖下的景山村、崇德村、江桥村、花溪村、官田村、羊叉村、筒西村、桥楼村、黄村等9个村寨,开展了卫生监督救援工作。重点对灾民集中安置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了监督监测和指导帮助。共检查自炊单位323个,集中配送单位1个。

5月23日,为了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队根据22日工作的实际,重新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包村入户”开展工作。救援队分为5组,出动人员25人,车辆4辆,对红山、麻柳、天生桥、梓柏和春芽5个村16个村民组,约1500人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了指导帮助。对羊叉、筒西村的饮用水消毒和食品卫生安全防范进行了集中指导。

5月24日,应急救援队又分为8个组,出动人员50人,车辆10辆,对红山、麻柳、天生桥、梓柏、春芽等10行政村45个村民组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了指导帮助。与此同时,抽查了259户灾民的生活饮用水情况(都使用瓶装水和消防车送水);对灾民安置点的水质进行了快速检测,共检测样品数69个,合格34个,不合格35个。

通过这几天的救援工作,由于通济镇辖下有面积73.9平方公里,18个农业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近3万人,全镇受灾严重,99%的房屋毁损、倒塌,死亡117人,失踪21人,受伤300余人。再加上余震不断,村民大多居住在救灾帐篷和自行搭建的棚户内,原饮用水管道受到破坏,大部分村民的直接饮用水是救援提供的瓶装水,而边远地区村民饮用的沟水、塘水等地表水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隐患。食品卫生方面,肉类、油类食品匮乏,餐具炊具在地震中毁坏,有些村民几户集中就餐,同套餐具先给老人和孩子使用后,经过简单的清洗成年人就接着使用,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环境卫生方面,绝大部分厕所在地震中毁坏,随地排便现象较多,少部分能使用的厕所未经过消毒处理;多数地方无垃圾集中处理点,生活垃圾随意乱倒,蚊蝇滋生,受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极易导致传染病发生。所以,卫生防疫工作极其繁重。但广大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为了减少次生疾病灾害对灾区人民的危害,都准备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脏、不怕险的精神,同灾区人民一道,坚决克服困难,全力以赴,重建家园。(贵州省卫生监督应急救援队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