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如山 必当全力以赴
——记坚守安县的资阳市卫生监督应急队
(四川卫生监督抗震救灾前方报道组 刘巍 龙江)6月2日晚,前方报道组在安县采访了第一支抵达安县并坚守至今的县外卫生监督应急队伍——资阳市卫生监督应急队,被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所感动……
连夜奔袭,200公里历时6小时挺进安县
5月16日下午6时,资阳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支队长霍晋驿率领一支由资阳市支队和雁江、简阳、安岳、乐至四个县(市、区)23名卫生监督员组成的“资阳市卫生监督应急队”奉命紧急奔赴5.12汶川强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安县开展抗震救灾防病工作。5台卫生监督应急车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滚滚车流和山上飞落的巨石之间艰难穿行。由于奔赴灾区的各种急救车、工程车和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实在太多,加上道路刚被抢通,一路上不断塞车,历经6小时奔袭后,至深夜12时应急队终于抵达目的地——安县安昌镇,成为灾后第一支抵达的外地卫生监督应急队伍。
艰难困苦,动摇不了监督员抗震救灾的决心
5月17日凌晨6时,应急队即兵分4路分赴安县秀水镇、桑枣镇,穿行于瓦砾成堆的街道间,巡查了解情况,按照《地震灾区卫生监督工作指南》开展救灾防疫工作,对灾民集中安置点、医疗救治点的食品供应、饮用水卫生及医疗废弃物、传染病防治管理进行检查指导。
5月18日,11名卫生监督员主动请战紧急驰援安县,应急队总人数达34人,并在卫生局党委的支持下连夜组建了临时党支部。从5月16日-20日,连续4天4夜,卫生监督员们无水洗脸、洗脚、洗澡,没有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杯热茶;一身制服打湿了又穿干,穿干了又打湿;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啃一口干粮;实在困了,就用矿泉水将毛巾打湿一个角,擦擦眼睛再接着干;没有帐篷,就睡在防疫车上,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空间,曾足足睡了8名监督员,其中还堆放着半车救灾物资和干粮。4天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安县除茶坪和高川外所有能够通车的18个乡镇。
直到我们采访时,应急队的条件仍十分艰苦,34名队员只有13床被子、3顶帐篷,队员们只得在车上和帐篷里轮换着睡;由于长时间吃干粮,很多队员牙龈充血、肿胀,队员们说现在一看到干粮,浑身就起鸡皮疙瘩;12名卫生监督员曾先后出现感冒、腹泻、呕吐等症状。
就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没有一名卫生监督员动摇,他们顽强地坚持着,并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胜利。直到省内外5路卫生监督队伍和12路疾控队伍陆续驰援安县后,才移师安县花荄镇,按照安县救灾指挥部的指令,担负起花荄、界牌、清泉、宝林、黄土、兴仁6个镇(乡)所有行政村及社区的卫生监督任务。
严防死守,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5月22日,应急队简阳分队在驻点乡镇安县界牌监督镇检查时,村民向监督员反映界牌镇供水厂所供自来水中有长长的红色虫子。这一情况立即引起监督员们的高度警惕,界牌水厂供水人口达6000多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卫生监督员立刻来到村民反映的地方,果然从水笼头中放出30余条细长的红色线虫,卫生监督员一面责令水厂停止供水,一面要求疾控中心采样检测,一面仔细查找、分析原因,原来是一居民入户自来水管破裂,周围积水,由于地震后水厂停水,污水返流管网导致线虫进入管网生长繁殖所致。监督员们立即要求水厂进行处理,经更换管道和冲洗消毒后,界牌水厂恢复正常供水。
5月29日,应急队为实现卫生部制定的灾区卫生监督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100%的目标,主动向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要求乘直升机挺进至今未恢复交通、情况不明、也是灾情最严重、最危险、最艰苦的茶坪乡或高川乡开展灾后卫生监督工作,一举实现村村全覆盖目标。
类似的故事,在应急队里几乎每天都发生着……
铮铮誓言,响彻在震后灾区的上空
6月1日晚7:30时,资阳市卫生监督应急队驻地帐篷里传出一阵阵响亮而庄严的誓言。这是应急队临时党支部为5名火线入党的卫生监督员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在抗震救灾前线,雷宇、应鑫、唐诚、刘文俊、胡正明5名卫生监督员被处处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们所感动,向应急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经受了考验,临时党支部按照相关程序分两批吸收了5名卫生监督员为中共预备党员,举行了这次火线入党宣誓仪式。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
5月31日,是一个令卫生监督员们不能忘怀的日子。这天上午,卫生部陈竺部长亲临安县黄土镇灾民集中安置点视察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坚守第一线的卫生监督员和防疫大军。
陈竺部长一下车就来到灾民中了解、询问食品卫生安全相关情况,并听取了应急队卫生监督员刘卫国的汇报,听到灾民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认可,陈部长高兴地笑了。在灾民饮用水供水点,陈部长一眼看到应急队贴出的温馨提示:“已消毒,请煮沸使用!”时,他用手指了指说:“资阳卫生监督应急队这样做不错,能让灾民喝得放心。”在了解了安置点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净化处理情况后,陈部长告诫卫生监督员:“安置点现在条件艰苦,但再艰苦,生活饮用水不能出问题。”
陈竺部长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坚守在第一线的卫生监督员们。如今,他们正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一轮的灾后卫生监督防疫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