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依靠技术优势 科学开展救灾防病

2020-11-18 14:43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有效依靠技术优势科学开展救灾防病

——湖北赴安县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宜昌分队

“毒物快速检测车”侧记

在援川抗震救灾大军中,湖北赴安县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宜昌分队将装备先进,价值150余万元的“毒物快速检测车”开进了抗震救灾重灾区现场。

该车又称“流动实验室”,在到达现场后,可不需任何外界条件支持便可开展相关检测分析工作,真正做到“现场采样、现场检测、现场判定、现场处理”的要求。它能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含有的危害人体健康因素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分析,对生活饮用水的检测项目可达34项之多,涉及微生物和理化各项指标,最短只需数分钟出结果,最长的仅需十余小时,大大提高了救灾防病工作现场处理的及时性。

入川一个星期来,湖北赴安县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宜昌分队在秀水镇等地采集水样150余份,利用该车在现场进行了水质感观、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余氯、总硬度,氯化物、亚硝酸盐,氨氮,六价铬,砷,氰化物,铁、锰、铅、大肠菌群、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等19项指标检测,获得数据近2000个。

检测结果表明,总项次合格率达95%以上,表明秀水镇饮用水总体尚可,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并未对该镇生活饮用水造成整体性的污染或破坏。部分水样不合格指标除色度、浊度外,主要为大肠菌群阳性,致病性大肠O157疑似阳性,或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个别地方检出重金属含量超标,如雎水镇东林2组3份水样六价铬严重超标(最高超标达20多倍);还有秀水镇蟠龙村八组一村民家水井,在5?25青川余震后水突然变黑,经检测发现,怀疑该水样及附近4份水样锰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标准,准确结论需进一步认定与分析。

卫生监督人员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及时多次对灾民进行饮用水安全卫生知识宣传,引导科学消毒,并多次赶赴现场处理了部分灾民的饮用水安全隐患,及时消除灾民恐慌,有效保障了广大灾民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灾区社会的稳定,极大增强了救灾防病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湖北赴安县卫生监督工作队宜昌分队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