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生监督抗震救灾前方报道组 张世庆 刘巍 金泰) 距成都300公里外的青川县,5.12地震重灾区。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青川县共死亡4360人,受伤13432人(重伤1489人),失踪327人。在伤亡惨重的背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雨季的来临,一个潜在的阴影笼罩在这个昔日秀美的小县城上。
大灾后必有大疫,这样的历史并不少见。但一夜之间汇集在青川的卫生监督人员们却坚信,一定要打破这个规律。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SARS、洪灾、禽流感,人猪链球菌病等灾害的严峻考验。现在,他们又来到了汶川大地震灾区。
“我们多吃一份苦,灾区人民就能少受一份罪。”怀着这股信念,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执法监督人员正会战青川,时刻与瘟疫做着殊死较量。
疫情报告就是命令
5月22日18时,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卫生防疫分部。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曲河乡,300多名灾民和军人全身起疹,发水泡。灾民中正在传言瘟疫已经爆发。”
疫情报告就是命令!四川省卫生厅派驻青川抗灾卫生监督工作协调小组成员魏宁川、周军海立即带领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人员,会同部队、地方医疗队,火速启程,赶往疫区。
颠簸的汽车内,卫生监督员们忧心忡忡。报告的症状很像是前段时间出现的手足口病,“曲河乡的4000多个灾区群众刚刚劫后余生,一定不能再让瘟疫夺走一条生命!”怀着这种信念,他们开足马力,全速前进。突然,一块3层楼高的大石头突然从崎岖的山路上滚落下来,差一点就撞上了先头车辆。可这时,卫生监督员们已经顾不上再去惊魂感叹,军令如山,刻不容缓。
1小时50分后,曲河乡卫生院。魏宁川正在调看相关诊断报告,手部,背部,腰部,腿部,发病人员症状遍布全身,情况危急。由于村民居住点分散,一行人员马上来到驻地部队营区,一个战士、两个战士……在对96个出疹发泡的战士仔细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后,医疗人员做出了鉴别诊断——丘疹型荨麻疹(虫咬性皮炎),卫生监督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时已经是晚上22时,但还有200多位散居在各个村上的灾民没有检查,卫生监督人员和医疗队顾不上休息,立即走村访户,对出现症状的灾民一个个的进行诊断治疗。与此同时,为了彻底的消除病源隐患,一部分卫生监督员对整个营区和附近所有村落环境进行了排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地点进行了消毒处理。
凌晨一点,最后一个灾民诊断治疗完毕。在卫生监督人员仔细判断,耐心讲解下,恐慌平息了。返程的路上,车厢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我们解决的问题多一点,灾民卫生安全隐患就少一点
5月24日下午,卢圣洲和江西省赣州市卫生监督员来到大院乡一村民聚居点,这里有三四户人家。面对一位村民刚背回的一桶山泉水,卫生监督员提出一定要进行消毒,但村民认为祖祖辈辈都在那取水,从来没喝坏过肚子,为什么还要消毒?
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卢圣洲的制服已经被汗水紧紧的贴在身体上,听他身旁的卫生监督员说,因为地势崎岖,人员分散,每天的巡视基本靠步行,起码要走5个小时左右才能视察完分管片区的村民聚居点。”
10分钟的耐心宣传后,村民们接受了消毒的理念,卢圣洲向他们发放了消毒药剂,但没有一个村民会使用。端过刚背回的那桶水,卢圣洲将聚居点所有村民请来,现场讲解、手把手的教会村民如何使用消毒药剂消毒。
“到了灾区后,我们的工作就转化为卫生监督宣传与服务了。”卢圣洲说,他还要等待半个小时,等余氯比色计的结果出来后给村民确定好用量,“照本宣科给村民讲多少升水放多少克消毒剂,很少有人能搞明白,我们都是在现场按村民常用储水用具给他们测试好用量,方便他们平时安全消毒。”
这只是江西省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在青川58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不远的凉水镇,江西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周箐正带领着卫生监督员们检查巡视。
一个临街布置的摊位上,周箐和卫生监督员们发现,部分方便面和调味品包装袋上明确标明“请在2007年5月前食用。”
怎么办?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但摊主也是灾民,在他身后,曾经属于自己的3层小楼已化为废墟。为了灾区的和谐,周箐和同事们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只进行了撤货销毁处理,在他们耐心的教育下,摊主非常配合,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
对于江西省卫生监督队员的到来,凉水镇群众十分高兴。“他们来后就建立了10个饮水点,对我们住的地方水源都进行了检测。还给我们修了个好厕所。”谈起卫生监督人员,70岁的王大爷交口称赞。
顺着王大爷指的方向看去,离凉水镇小学不远的河边,一座中型厕所已经初具规模,“江西省卫生监督队员给了我们5000元,请我们买材料修个正规厕所,化粪池已经挖好,最多再过4天厕所就能建好投入使用。”正在施工的3位工人告诉记者。
对于修建费用,江西省卫生监督所科长万安静表示:“我们来灾区就是想多做一点工作,看到群众上厕所难,临时修建的简易厕又容易孳生蚊蝇,成为卫生防疫的安全隐患。所领导就号召大家捐献了5000元,按群众要求的地点修建了一个正规的厕所。”
厕所马上就要完工了,周箐和万安静又在商量着下一步如何在集中居住点周围开挖排水沟,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蚊蝇滋生,避免传染病发生,“我们解决的问题多一点,群众卫生安全隐患就少一点。”
宁可被死者家属骂,也不能让幸存群众安全受到威胁
眉山市卫生监督支队的30名队员是第一批来到青川卫生监督员,在支队长刘忠的带领下,负责了木鱼镇、乔庄镇、沙洲镇等六个受灾最严重乡镇的消杀灭、防疫工作。
在灾区生活10多天后,他们早习惯了灾区艰苦的生活,眉山市卫生监督员们十分乐观,刘忠甚至开着玩笑说:“现在没有余震我们根本睡不着觉。”
5月25日,文武村赵家湾,刘忠带领着卫生监督员正在进行每天例行巡视。村民赵继超靠在水龙头下直接喝起了生水,他喜欢在水桶接满水后来上这么一口。卫生监督员立刻上前制止,耐心向赵继超讲解饮水一定要烧沸,灾后食品卫生一定要注意,在得知一旁洗菜的村民赵光芬消毒用品不足后,卫生监督员马上向她发放了广威消毒片,现场像村民们演示了使用方法。
村长赵玉培说,赵家湾一共有300多人,灾后,是及时赶来的眉山市卫生监督突击队解决了大家的饮水问题,刚开始两天大家不敢喝水,发放的矿泉水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现在眉山队员的指导下,大家的饮水,食品都非常安全。
回想起刚来木鱼镇时,刘忠直称现在工作简单多了。眉山市卫生监督员刚到木鱼镇第一天,面对的就是400多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烈日,恶臭,严重缺少防护用品。卫生监督员没有一人退缩,他们背上喷雾器,主动的担负起了消毒员的角色。
8小时后,尸体消毒工作完成,由于尸体消毒液浓度大,不少队员后背和手臂都已被灼伤,但是对他们来说,问题刚刚开始。
木鱼镇中学背面的威虎山遇难者埋葬地,卫生监督员们发现,200多个遇难者坟地消毒方法、埋藏深度远不能达到相关要求。
据当地村民讲,掩埋死者绝对不能超过一尺八,一旦超过,就意味者死者将会进入18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而卫生部门明确规定,尸体必须深埋2米以上,
随着雨季的来临,腐败物质随雨水倾泻而下流入周围饮水点和河(湖)流,由此带来的饮水安全隐患和传染病让人不堪设想。
“宁可被死者家属骂,也不能让幸存群众安全受到威胁。”在综合实地检查和了解的情况后,卫生监督员及时向木鱼片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他们的意见引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重视,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处理方案,紧急行动。
14个特殊的“灾民”
袁振华身上这套制服已经十几天没换了。“没法,我们县大队14个卫生监督员都这样。”办公地点没了,设施设备没了,房屋财产没了,袁振华笑着说:“我们就是14个特殊的灾民”
灾民还能趁机会回家搬离物品,领取帐篷给全家遮风避雨。但青川县卫生监督员不能,最初几天,所有队员还主动做家属工作,把帐篷让给群众。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未知的危险面前,卫生监督员没有一个人害怕,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深刻的知道,白色制服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
在省、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大队长袁振华和队员们划片包干,落实责任、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第一时间赶赴工作现场,夜以继日的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各项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相关工作。
老队员张安林地震时为抢救大队的卫生监督设备左手骨折,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宣传时,他用骨折的左臂夹住一叠资料,右手发放;值班时,他用右耳和肩膀夹着话筒,右手飞快的统计着厚厚一叠卫生处理意见书。
袁振华偷偷告诉记者,老张还是一名癌症患者,患纹氏肉瘤已经7年多了,平时每天按时服用的抗癌药物,在地震后2天就已吃光,“老张坚持不去成都开药,一定要留在青川和队员们在一起。靠吃点普通止痛药对付着。”
张安林不愿意面对采访,“我不能到一线去战斗是个十分惭愧的事,要采访就去报道一线的和省外来援助的同志。”
在国难面前,青川县卫生执法大队14名卫生监督员牢记着加入这支队伍的誓词,“我是卫生监督员,是大众健康的卫士,我郑重地宣誓: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格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愧于闪闪的国徽,不负人民的重托。”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在木鱼镇,在关庄镇,在红光乡,在每一个重灾的乡镇,都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5月26日,青川又发生了6.4级余震,记者试图联系奋战在青川县的卫生监督员们,可电话无法接通。5月27日凌晨,记者终于拨通了周军海的手机,“有情况,我们正在去的路上。”尔后,信号再次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