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组织5支抗震救灾前方报道组奔赴“5.12”汶川地震重灾区采访报道省内外卫生监督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事迹。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隋《四川工人报》资深记者张世庆、金泰一同前往地震重灾区绵阳市青川县采访报道。
下午4:30时,前方报道组一行3人从省总队出发,一路前行到绵阳后,换乘越野车一路向北直奔青川。一路上,越野车在不时有落石、余震、垮塌发生的颠簸山道上向前急驰。
道路两旁不时闪现出地震后跨塌的巨石、有的如一幢房子般巨大,公路被塌方跨下的巨石打的七零八落,越野车像老鼠一般绕过巨石和塌陷的公路,飞快地行驶在山道上。驾驶员说,必须得在天黑前,越过一段被驾驶员们称为“魔鬼路段”的山道,否则就只能等第二天再进青川了。
经过胆颤心惊的近3个小时的急驰,越野车终于在晚9:20左右驰进了震后的青川县城,在一片漆黑中,一辆亮如白昼的卫生监督快检车突然出现在眼前,车内闪现着卫生监督员忙碌的身影,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
短暂寒喧并就着矿泉水啃了几口干粮后,报道组一行迅速投入采访,听取了震后第二天就赶赴现场的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工作组和震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青川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的情况介绍,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所感动,尤其是14名青川县的卫生监督员们,他们目前唯一的财产和家当就是一身白色制服,况且其中还有7名卫生监督员因没有公务员转录考试资格而前途未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奋战在抗震救灾防病的第一线。采访至深夜12点,望着监督员们的疲惫身影,我们不忍心再打搅他们了。
躺在卫生监督员们让出的帐篷里,感受着身下记不清次数如筛糠般的余震,记者们在疲惫中慢慢沉入梦乡。
第2天一早,在一阵嗷嗷直叫的杀猪声中,我们开始走近了震后13天的青川县城。经过省、市、县和省内外卫生监督员们的全力奋战,青川县已初步恢复了生机,虽然到处是残恒断壁和大地震后留下的痕迹,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临时垃圾场、临时公厕和齐整规划的抗震帐篷出现在城区的各个角落,人们镇定自若的脸上已看不出大震后带来的惊慌……
在灾情严重的木鱼镇文武村赵家湾,来自眉山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员们正在给村民们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和发放消毒药片,并指导他们如何对饮用水及餐用具进行消毒。
在地处高山之上的大院回族自治乡竹坝村酒家垭口,来自江西赣州的卫生监督员们正在指导村民们对从山中背回家饮用的山泉水进行消毒,并现场对饮用水消毒效果进行快速检测。
在地处河坝峡谷中的凉水镇灾民集中安置点、江西省卫生监督应急队的卫生监督们正着手筹建一个环境卫生管理示范安置点,并现场捐助5000元,为凉水镇灾民修建一个较规范的、能较长时期使用的固定厕所,同时动员灾民开挖排水泄洪沟,以消除蚊蝇孳生地、改善生存居住地环境卫生,防止食品、饮用水污染和传染病疫情发生。
在金字山乡,陕西省卫生监督应急队的卫生监督员们正在一家一户地对灾民饮用水取水池投放消毒药,并对食品、环境卫生,医疗救治点传染病防治管理进行检查、指导。
报道组一路走来,处处都能看到省、市、县和来自全国及省内各市(州)的卫生监督员们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有“卫生监督应急队”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有了这样一支勇往直前、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卫生执法监督队伍,我们“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必定会实现。
夜深人静,前方报道组一行3人还爬在手提电脑前,将采访中了解到的感人事迹化为一篇篇深情的报道,传向四面八方。
就在报道组离开青川的第二天,“5.12”汶川大地震最大的一次6.4级强余震发生了。卫生监督员们又将奔赴新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