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首日工作纪实
2008年5月24日晚10:00,“安徽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在一路奔袭2600多公里历时4天半时间后,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险阻全部平安抵达四川茂县地震灾区。在当晚的11:00多,救援队队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杨志平所长和救援队副队长孙玉东副所长不顾旅途疲惫,立即参加了茂县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工作联系会议,杨志平队长和茂县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就救援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沟通,同时也与卫生部卫生监督局驻成都市前线指挥部的有关领导进行了联系,明确了救援队的职责和任务,会议决定:救援队于25-26日主要在茂县县城对灾民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宣传、培训和指导,并检查各项卫生防病措施落实情况,同时了解灾区群众对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情况,27日上午救援队全体队员将分成若干个组全部下乡、进村、入户,进驻灾区最基层驻点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5月25日是“安徽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队”赴四川茂县地震灾区执行卫生防疫任务的第一天,救灾队全体队员不顾长途奔袭的疲劳,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卫生部驻成都市前线指挥部的部署,立即投入了救灾防病工作中。
25日早晨6:30,杨志平队长即召集各分队队长将24日晚上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随即召集所有救灾队员进行了工作动员,并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布置。杨志平队长要求所有队员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由他本人和孙玉东副队长带队,每个大组下分三个小组,分别为宣传培训指导组、卫生防疫检查组和现场快速检测组。其中宣传培训指导组负责深入县城范围内所有灾民聚集地和散在灾民点,向灾民宣传培训卫生防病知识,指导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调查了解目前灾民对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情况;卫生防疫检查组负责检查灾民聚集地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保障情况,有关卫生防病措施落实情况,并重点对上述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负责对县自来水厂的供水情况、灾民集中供餐点的食品卫生和捐赠物资存放点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现场检测组主要负责对灾民聚集地的食品、饮用水和灾民集中供餐点的食品原料以及灾民点的消毒药水浓度进行采样检测。在两个大组的分头行动下,25日救灾队宣传培训组下设的6个2-3人小分队分别深入灾民聚集地和散在灾民点,共入户宣传、培训、指导72户灾民;卫生防疫检查组分别对茂县36米大道、滨湖大道、客运站、县委门前广场等10个灾民聚集地和有关散在灾民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了宣传、培训、指导,对县自来水厂的供水卫生进行了现场检查指导,对茂县粮站捐赠物资存放点的食品卫生储存情况和有关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检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场快速检测组分别在灾民聚集地、散在灾民点、自来水厂、捐赠食品存放点等场所进行了采样,共采集水样18份水样,其中水源水1份、出厂水1份、管网末梢水6份、纯净水6份、山泉水2份、井水1份、自备水1份;采集食品及食品原料34份,其中食用油5份、蔬菜5份、大米9份、食用盐5份、咸肉2份、火腿肠1份、面粉2份、酱油5份;检测消毒药水2份。其中水样检测项目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味、PH、溴、六价铬、铜、硝酸盐、亚硝酸盐、铁、氟化物、碘、锌、氢化物、磷酸盐、余氯等16项指标;食品检测指标包括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蔬菜农药残留,大米新鲜度、食用盐碘和亚硝酸盐含量,咸肉和火腿肠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面粉吊白块,酱油中的总酸和氨基态氮等。上述样品经队员连夜检测结果表明,除县自来水厂出厂水氟化物和磷酸盐略有超标,1份井水、2山泉水和1份自备水无余氯及1份大米略有陈化外,其余样品检测均合格,表明目前茂县地震灾区食品、饮用水整体卫生状况良好。
在救灾队员现场检查、指导、培训、采样检测的过程中,队员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灾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对队员们的辛勤工作表达了敬意,对安徽卫生监督卫生防疫队不远千里前来支援茂县灾区表达了深情的谢意。
(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王欲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