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四面环山的北川县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废墟一片,山体滑坡,道路桥梁塌陷,房屋倒塌,北川中学5层教学大楼下陷2层,数百名学生埋藏废墟下,城区数千名群众遇难。频发余震,到处磐石横亘,乱石飞溅。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北川县城,有这样一支卫生监督队伍,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随时发生强烈余震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与灾民同吃干粮、同住帐篷,同样在垃圾和粪便困扰的环境中工作,为北川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用生命、用热血履行着卫生监督员的光荣职责。
灾后北川县城卫生堪忧
地震过后的北川县城,各条系统基本瘫痪;震后各种救灾物资物品较多,临时物品发放点食品堆放混乱,并存在与杀虫剂等混放的情况,缺乏专业的检查、验收指导,过期食品、腐烂变质食品时有发现;环境卫生十分恶劣,生活垃圾、污物污水随处可见,公用厕所极度缺乏,医疗废物未经处理,卫生状况极差,存在传染病发生的隐患;饮用水卫生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村饮用井水,但缺乏消毒指导,卫生防病工作任务十分严峻。
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奋战在北川县城的卫生监督员,是来自达州市和自贡市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员。达州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在所长王堪的带领下,全市卫生监督员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在地震灾后的第一时间向总队递交了请战书,组织23名突击队员奔赴抗灾前线,并筹集捐款15000多元。自贡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由所长万举成带领34名卫生监督员援助北川,他们中有年过半百的老监督员、也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监督员。两支活跃在重灾前线的卫生监督员队伍在困难面前凝聚成了一个坚强的集体,组成了达州市和自贡市卫生监督北川临时党支部。达州市党支部有16名党员组成,由达州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工会主席王淳担任党支部书记、靳松、乔盛政、李成彬、刘志成、钱顺清5名同志任支委委员;自贡市党支部25名党员,由万举成副所长担任支部副书记。
在抗灾的最前线,在异常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在疲惫不堪的劳累面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一直在振奋着全体突击队员。
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经历着数千次余震考验的突击队员,只能靠饼干、面包、矿泉水充饥,个个口腔长满了溃疡,他们始终以高度责任感,怀着对灾民深厚的感情,投入到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中。突击队员夏正伟、冉小刚得知奔赴灾区的消息后,多次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进入灾区后,与其他同志一道,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冲锋在前,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战前临时党支部明确职责,主动与各部门协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衔接工作。临时党支部先后召开了支委会2次,党支部大会2次,全体突击队员大会3次。认真传达省卫生厅、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关于抗震救灾的指示精神,及时通报北川抗震荡救灾指挥部的情况,认真总结传染病防治各项工作,全体党员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并成立了信息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组、传染病防治组、环境消杀组。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奋战在北川的卫生监督员凝聚成一个拳头,突击队员与灾民携手同心,众志成城,重建家园。
加油!灾区卫生防病时不我待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抗灾中监督员向灾民发放点和救灾部队宣传灾后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知识,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制作宣传标语70幅。每天7时-22时在北川县4个临时发放点驻点,负责对发放点食品的堆放情况、有效期情况、腐烂变质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协助发放点工作,对13个临时供餐点食品卫生进行指导。北川城区共有食品卫生发放点4个,监督发放食品12000余件,监督发放矿泉水320000余件,销毁处理过期奶制品30公斤,腐败蔬菜2吨,发芽土豆100余公斤,对一个居民聚居点饮用井水进行了消毒处理。
通过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在临时聚居点增设了2个临时厕所,并组织200余名官兵挖掘一个垃圾坑,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彻底清扫消毒。支部书记王淳同志组织10名突击队员和江苏疾控中心人员参与北川擂鼓镇5000名居民聚集点的环境卫生消杀工作。对灾民饲养的不明原因死亡的生猪,组织突击队员进行消毒并深埋。对农村三个取水点进行了消毒指导。
加强对临时医疗救治点监督。城区共设置临时医疗救治点10个并了解人员就诊情况。对各个救治点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进行了监督,并协助救治点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毁形,集中焚烧处理。检查了各个救治点传染病登记上报及处理情况。截止目前为止。无一例传染病疫情发生。
临时党支部将会带领广大党员和突击队员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克服困难,打胜这场抗震救灾和大灾之后防大疫的硬仗,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