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众多灾民遭受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伤痛,面对断粮、缺水、余震不断、交通不畅的危机。有一批特殊的灾民,他们擦干泪水,强忍悲伤,头顶国徽出现在伤员救治点、灾区的供餐点、供水点、灾民安置点……用忠诚和淳朴的博大情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监督员之歌。
穿梭在重灾区的卫生监督员
特大地震后,伤亡的灾民无数,身处重灾区的卫生监督员,在第一时间、在第一救治和转运伤员的现场穿梭不息,协助医疗救护,竭尽全力为医疗救护队提供后勤保障,为抢救受伤灾民力争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在疾病防疫的主战场上,面对地震灾后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的严峻形势,都江堰、彭州、什邡、安县、绵竹、理县、茂县、汶川、青川、北川县等重灾区的卫生监督员,在城镇、农村、自来水厂、医疗救护站、救灾物质发放点、灾民帐篷里……传递卫生知识、讲授防护措施、发放宣传资料、检查食品卫生、监测水质……饿了,就啃点干粮;撑不住了,瘫躺在草地上,睁开眼睛又接着干……从早到晚,在城镇和乡村,留下了许许多多监督员工作的足迹
家园瞬间坍塌,双手坚强重建
突来的天崩地裂,摧毁了原本宁静的家园,在重灾区的10个县城,特大地震后所有卫生监督机构的办公楼、部分宿舍楼坍塌,没有坍塌的宿舍楼大多也成了危房,办公设备全部毁坏,一身衣服、一个手提塑料袋就是监督员全部的家当。都江堰、广元市卫生监督所的2名监督员、几名家属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了生命。有些监督员在逃生过程中受伤。在地震后的第二天,部份监督员来到已经倒塌的办公楼废墟边,伫立无语,两天来颗粒未尽、滴水未沾的监督员,站立在寒雨中,惊魂未定,忍着饥饿和寒冷,含着辛酸和伤痛,带着思念未联系上的亲人、同事的无尽牵挂,在所长带领下四处寻找篷布,搭建自己的临时办公点,同时不停地联系没有消息的监督员,在承受灾难的同时,他们勇于担当、敢于面对,义无反顾的挑起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上图为倒塌的都江堰卫生监督所办公楼和宿舍楼
上图为都江堰卫生执法监督所临时办公场所(左),卫生监督人员在向灾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右)。
擦干眼泪,收拾伤痛,铭记自己是一名卫生监督员
都江堰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原副所长、61岁的老专家陈明同志的妻子在地震灾害中被倒塌的围墙掩埋,不幸遇难,看到掩埋在废墟中的老伴,为求老伴完整的遗体,他泪流满面,跪地12次,乞求逃生的人们帮他一起搬开压在老伴身上的巨大建筑物,急于逃命的人们无法顾及,等到亲朋的帮助才挖掘出已经面目全非的老伴。在火化老伴的第二天,陈所长手提唯一的家当——一个装着茶杯的塑料袋,拖着疲惫的身躯,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和监督员一起分析水质状况,急需哪些检测设备和试剂,如何保护好水源,从何处下手进行监督指导……
都江堰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三科副科长王建民在灾害中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短短的三天时间,满头黑发已变花白,在火化妹妹遗体的当天下午,就投入了救灾防病工作……
阿坝州卫生执法监督所林艳伟所长一行四人,前往汶川的途中遭遇地震,失去了三天音讯的他们通过卫星电话终于与亲人和同事取得了联系,通过电话中得知,在这座孤城里,断水缺粮、孤立无援、飞石不断、死里逃生的他们已就地对伤员的开展救护工作……
责任重于泰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卫生监督员在大灾中彰显出的崇高人格,诠释了“我是一名光荣的卫生监督员”的全部真谛。
重灾面前队伍不散职责不减
在重灾面前,遭受办公楼彻底摧毁的都江堰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在地震后的第二天上午,由所长贾学强带领监督员用双手将单位挂牌从废墟中挖掘出来,擦干灰烬,矗立在广场搭建的临时办公场所内,并将监督员联络在一起,穿上捐助的工作制服,振奋精神,紧握拳头,将家园、将亲人放置一边,认真履职,对本辖区的集中的灾民点数、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自来水厂、环境消毒、医疗救助站、传染病防治的本底情况分片划组进行全面摸底,并与全国、省内援助的监督员一起,实行分片包干,走乡串镇,走进灾民帐篷,耐心劝说广大灾民,要忍住一直食用干粮的乏味,在未恢复水供应之前,不要购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卤制食品和凉菜,同时对经营者进行指导和劝说;教会灾民不要饮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合格的饮用水,提醒灾民对环境和废物排泄要有自救意识,发动灾民进行自觉保护;并发放卫生宣传资料,受到了灾民的欢迎和拥戴。在灾民点派送少量盒饭时,当众多跻身向前,伸手索要的灾民在听到派送人员高喊“本次盒饭只向解放军、警察、卫生人员发放”,尽管每个人都渴望能吃一次入口的米饭,但听到喊声时,纷纷退回,口中喃喃说到:“应该的!应该的!你们为我们拼命,我们也要为你们想才好”。
在汶川、在绵竹、在北川、在青川等重灾区,还有更多这样的卫生监督员,面对灾难,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是一点一滴,却是那样的感天动地……
这样一批“特殊灾民”就是我们的卫生监督员!
(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