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掀起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高潮

2020-11-18 14:42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在厦门市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成为各行各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公共卫生指标被归入创建活动的重要评分项目之列,甚至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应,所以厦门市卫生监督部门更是把创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新一轮文明城市考评来临之际,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小组、考评督导小组、宣传小组,各部门分工有序,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掀起又一轮创建高潮。

一、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卫生许可证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在加大打击取缔无证的基础上,加强对有证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指导,规范卫生条件和设施,提高有证经营单位的卫生水平。

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施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

在创建基础上,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加快实施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全市开展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达 95%以上,共17家餐饮单位被评为A级企业。

三、建立考评督导制度,全面了解各区创建开展情况

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贵在坚持,重在长效的方针,厦门市卫生部门将考评督导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加强督导力度,拓宽督导深度,充分、翔实地掌握各区创建工作开展的进度,帮助各区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市卫生局和市卫生监督所组成的4个考评督导小组定期对全市各区公共卫生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从去年11月至今,已对全市6个区的示范街、普通街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食品餐饮以及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生活饮用水管理单位进行多次考评,从而动态掌握了全市公共卫生指标的创建情况。

四、推广示范街模式,形成良好创建氛围

突出重点,将岛内城区、示范街、景区等列为整治重要区域,建立禾祥西路、湖滨西路等18条食品卫生示范街,并逐步将此管理模式推广到全市餐饮业,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创建氛围。

五、采取各种便民措施,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1、统一部署,简化手续,提高健康培训合格证办证效率。根据市卫生局的安排,采取划片就近体检方式。从业人员可按从业地点到各健康检查机构体检,并领取健康证明,同时发放培训材料,体检、培训同时进行,避免从业人员多次往返,大大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办证效率。

2、烦己便民,送消毒记录本上门。由于在文明城市考评内容中,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须提供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记录。卫生监督部门为广大经营户考虑,统一印制了一万多本消毒记录本,免费发给经营户,并指导他们填写,大大方便了经营户。 (厦门市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