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被列为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试点地区后,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严密组织、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上对试点工作予以了保障,大力探索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管方式和重点;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市民需要防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宣传报到,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强化教育,狠抓培训,组织卫生监督人员、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清洗机构管理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学习,提高了试点工作能力和水平;相互协同、密切合作,与市疾控中心一道共同解决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试点中的技术难题,保证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管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截止2007年底,全支队完成了辖区内70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卫生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其中30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进行了抽检,对监管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限时整改,使成都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国家和省级卫生部门的好评。
试点中,为确保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支队首先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70户使用集中空调公共场所单位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开展了集中空调专业清洗机构的清理工作,弄清了全市从事专业清洗集中空调的机构数量、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状况。三是强化了科学监管,在对新、改、扩建单位的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等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同时,对已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运用全视角检测机器人深入通风管道进行检查,有效地提高了监督水平。四是针对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风管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以及新风量、送风和风管内表面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测,弥补了以往未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测的空白。五是促使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单位进行了清洗,目前已有16家单位完成了全部清洗,20家单位完成了部分清洗,10家单位签订了清洗合同即将进行清洗等。
在探索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市支队结合试点,围绕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监督开展探索,明确了室内空气污染物中的微生物、粉尘和建筑装修材料、室内设备相关污染物中的压合木制品、绝缘泡沫中的甲醛、加湿剂带来的多种细菌、真菌、孢子、黏合剂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建筑构建土石材料中的氡、石棉、氯苯酚以及由人类新陈代谢带来的二氧化碳、气味、烹饪或取暖造成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粉尘、吸烟导致的烟草烟雾、清洁剂与杀虫剂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仍是现阶段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源,为今后开展日常监管打下了基础。(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