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齐齐哈市历史上承担规格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整个赛会期间的卫生监督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市卫生监督所的肩上。为了给参会的中外记者、嘉宾和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安全的食宿,制定了《冬运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冬运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细化责任。针对十一冬运会来齐人员以运动员为主的特殊性,该所组织市内饮食专家,对接待单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34家次,培训人员238人次。
从2007年12月初开始,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对市审计干部培训中心、白云大厦等8家冬运会定点接待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卫生监督人员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现场监督指导,帮助企业规划布局,以达到相关要求。拉开了全市卫生系统迎接冬运会卫生监督工作的序幕。 12月20日,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北三区卫生监督所,对16家“冬运会”定点接待单位,以及接待单位周边宾馆、饭店,进行了突击督促检查,对白鹤宾馆、汇宾南餐厅等存在突出卫生问题的单位,市卫生监督所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全力保障接待单位达到国家标准,给来宾创造一个安全的卫生环境。
2008年1月8日,冬运会组委会指定的定点接待单位再次接受市卫生监督部门的全面检查,前期整改单位已全面达标。此次检查主要针对整改后的大中院校的接待场所,目的是查漏补缺,确保冬运会宾客饮食、住宿、饮水卫生安全。负责接待冰球运动员的齐齐哈尔电力培训中心,投入近20余万元对餐厅和客房进行大“换血”;齐齐哈尔大学培训中心餐厅供暖系统、后灶排风系统改造等大工程已经完成,采购、制作、灶房技术水平提高等各项工作按部就班。10余万元的投入掷地有声。黑龙江省培训中心虽然是备用接待单位,但他们也投入50余万元对餐厅进行了改造装修,按照部局流程扩大了环境,更换了灶房及音响设备,餐具、桌椅全部更新。此次大动作,他们从食品量化管理B级,向 A级标准化食堂迈进。
此间,市、区卫生监督部门还按分级管理要求集中对定点的宾馆、赛场周围的30余家饭店、小吃店、食杂店、超市、食品加工厂、农贸市场等分别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为保证冬运会广大来宾的饮用水安全,从12月份开始,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开展了保证饮用水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对7家冬运会定点接待场馆的二次供水水箱、热水器、桶装饮用水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测,检查热水器和桶装水15件,经监督检测全部合格。7家冬运会定点接待场馆按照市卫生监督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设置了专人管理供水房,对二次供水水箱、热水器、饮水机进行了严格的清洗消毒,热水器加盖加锁,对桶装饮用水严格索证管理,确保冬运会宾客饮用水卫生安全。为保障十一届冬运会的饮食安全,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出动卫生监督员452人次,出动车辆62台次,检查餐饮业734家次,其中接待单位93家次,周边餐饮业641家次。
市卫生监督所16名卫生监督员从1月13日起按冬运会组委会要求陆续进驻16家定点接待场馆开展餐检等卫生保障服务。此前,为了提高卫生安全保障服务质量,市卫生监督所对20名卫生监督员就餐检操作程序规范和运动员禁忌食品、饮品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现场业务培训,使参加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的监督员统一标准、规范操作。16名卫生监督员进驻接待场馆后,按要求对每餐的每种食品原料、饮品及所有调料进行严格的索证管理和备案检查,对主副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卫生监督检查。对每餐的所有菜肴及有关食品留样48小时备查。
为保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市卫生监督所还组成了后备应急小组和巡查小组。后备应急小组24小时待命,对接待任务超负荷的接待单位随时进行支援,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巡查小组对16家定点接待场馆进行往返巡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此次冬运会运动员和宾客卫生安全。(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