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汛期切实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确保汛后无大疫

2020-11-18 14:42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6月初,深圳市连降暴雨,据统计,本次强降雨已导致20多处内涝、积水。雨汛期间,洪水会淹没厕所、粪坑、牲畜棚舍,饮用水井被淹等,导致水源受到生物性污染,也可能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环境卫生恶化,引发介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为有效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蔓延,卫生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涝后无大疫。一是总体部署汛期防疫工作,要求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高度重视、严密防范,按工作方案要求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密切关注情况变化,一旦发生疫情,确保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二是全面加强水源和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管,重点监控平时卫生设施较差或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的集中式供水单位、自建水厂、督促其落实好各项卫生措施,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厂立即停止使用。三是督促集中式供水单位保持高度敏感性,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按规范进行饮用水的净水和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及时抢修被损坏的净水设施和管道,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四是加强宣传,提高市民防病防疫意识。特别针对被水淹没的有水井,指导用户彻底清洗消毒后才能重新启用,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饮用水卫生和防病常识、消毒剂的使用知识等。

                                                                (深圳市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