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生监督机构曝光37家严重违规医疗机构名单

2020-11-18 14:42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整顿我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去年,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拉网式监督大检查。这次行动共检查社会医疗机构1010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开展诊疗科目的情况;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从业人员的执业资质情况;医疗机构实行医疗价格公示制度等情况,结果发现37家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现象(具体名单见右下表)。对于查出的违法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都予以了处罚整顿,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了这37家违规社会医疗机构名单。

检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营医疗机构违法违规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超范围执业。特别是有一些诊所、个体门诊部超范围违法开展终止妊娠的手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违法行为,直接对就医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二是聘用不具卫生技术从业资质的人员。按执业医师法规定,所有在深行医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必须“两证”齐全,即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单位,主要是聘用了两类人员,一类是有资格证,但没有按规定进行执业注册,第二类是助理执业医师或是刚毕业的医学院校学生多带带违规从事医疗活动。三是医疗广告违法违规,最突出的是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扩大疗效。民营医院的违规广告主要刊播在媒体上,而门诊部、诊所则多利用宣传册、宣传单、户外广告、网站发布违规广告。四是医疗机构名称与内部科室设置的名称不规范。这种违规情况较为普遍。如名称打着“某某医疗中心”等。五是医疗价格公示制没有很好落实。

社会医疗机构的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了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的诚信,对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卫生监督机构对违规医疗机构的曝光和整治措施引起了深圳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分别以不同的形式给予了报道,这对社会和医疗机构了解监管政策,卫生监督机构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深圳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推出多项有力举措,对社会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治、规范。

                                                                      (深圳市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