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开展血液安全监督检查

2020-11-18 14:41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对贵州省血站、单采血浆站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保证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严厉打击在临床用血和原料血浆采集、供应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巩固2004-2005年非法采供血液和原料血浆专项整治的成果,按照《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血液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贵州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制定了《贵州省2006年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由省卫生监督局白诚副局长带队,组成全省血液安全督查组,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遵义市、黔南州、贵阳市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省血液中心、血站(中心血库)和单采血浆站的采供血情况以及卫生监督部门对上述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

此次共抽查了全省各地(州、市)所属的23家单位,其中省级医院4家,省血液中心1家,中心血站1家,中心血库2家,单采血浆站10家,县级医疗机构3家,县级卫生监督机构2家,出动卫生监督员105人次,车辆23台次,重点对机构及人员的资质、体检化验、身份识别、档案管理、超采、频采跨区采、质量控制、血液储存运输、废弃物管理、传染病报告及有无自采自供等方面进行检查。

检查中发现:

全省各级卫生行政、卫生监督部门,各级各类医院,各中心血站(库)和单采血浆站均较重视血液安全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的有关精神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组织了血液安全知识的培训,开展了血液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采供血机构的负责人对血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法制观念淡薄,单纯追求部门经济利益,导致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使用无资质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薄弱,艾滋病防治和宣传工作不深入等问题的发生;其中部分单采血浆站还存在管理混乱,档案记录不完整,化验项目不全,对供血浆员身份识别及体检把关不严,违规采集体重不达标的供血浆员血浆,供浆员食堂《卫生许可证》过期,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的情况,部分血站存在《卫生许可证》过期的现象。

2、县级医疗机构存在思想观念陈旧、临床用血计划性不强,与血库缺乏沟通和协调,部分医院未开展成分输血,多数医院未开展自体输血,个别医院报废血达7%。医疗、废弃物处理不符合规定等问题,但各级医院均未发现自采自供的现象。

3、基层卫生监督任务繁重,经费短缺,人员紧张,对相关业务知识及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技术问题不了解,对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日常监管不力,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现场予以明确指出并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

1、对采供血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责令立即整改;对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要求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措施,切实验收其整改落实情况及效果,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严厉查处,决不姑息,从而达到规范血站、单采血浆站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保证血液安全的预期目的。

2、对基层医疗机构,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更新陈旧输血观,推广成分输血,提倡自体输血,避免经血途径传播疾病。并加强用血的计划性及与血库的协调,尽量减少血液报废情况的发生。

3、各县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业务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水平,以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要求。

                                     (贵州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