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开展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监督检查工作

2020-11-18 14:41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易发的季节,为预防和控制此类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督促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上海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于6月至7月底对全市各级各类综合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医疗机构腹泻病人的分诊情况、肠道门诊的开设情况、病原检索和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等。

本次专项检查中,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出动1030人次,检查了454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其中398家能够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在对338家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检查中,发现324家实际开设了肠道门诊。

在肠道门诊布局和消毒隔离方面,绝大多数肠道门诊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无交叉,能做到腹泻病人的挂号、候诊、取药、化验、治疗、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设有病人专用厕所并且配备了非手接触式洗手设施和手消毒液,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也基本符合要求,大多数肠道门诊能够对化验单、传报卡等记录资料以及污物、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腹泻病人的采样检索,大多数监测点肠道门诊能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肠道门诊能做到“有疑必采”。抽查应检索腹泻病人9700例,基本都按要求进行了有关肠道传染病的病原学检索。此外,绝大多数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能做到专册、专卡登记,312家肠道门诊的专册、专卡记录完整、无缺项,监督员还抽查了454家医疗机构5月份以来应报告传染病病例4960例,其中4957例能按要求及时上报。

在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医疗机构肠道门诊未开设,部分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较差等,还有部分肠道门诊硬件设施仍不符合要求,三区划分不明确,挂号、候诊、取药、化验、治疗、注射等与普通门诊未能完全分开;部分肠道门诊人员配备也不符合《上海市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要求。大多数一级医院的肠道门诊没有按要求配备专职护士,医师和消毒员也均为兼职;少数肠道门诊配备的医护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还有少数肠道门诊病人就诊登记、病原检索、传染病报告等管理不规范。

针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已责令其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并对22家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对14家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拟行政处罚13家,经复查有14家已整改到位。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各区县卫生监督所将继续做好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追踪复查,督促其抓紧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对屡教不改的单位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到整改到位为止,以实际行动为市民撑起夏日健康的保护伞。

                                                                              (上海市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