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加强开县井漏事故被疏散群众的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

2020-11-18 14:41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2006年3月25日,中石油重庆开县高桥镇2号井发生天然气井漏事故,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井漏地区群众向安全区域转移。截止3月31日,计有数千名群众被先后疏散,分别安置在开县境内的县城、敦好镇、郭家镇等共14个安置点。

为了保证被疏散群众饮食、饮水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食源性、介水传染病的发生,重庆市市、县两级卫生监督部门紧急出动,赶赴各疏散群众安置点,履行卫生监督保障职责。

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中,市、县卫生监督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安排、周密部署,针对本次井漏事故转移群众数量大、各疏散群众安置点接待任务重、气温日渐转暖的特点,连夜起草下发了《重庆市开县“3.25”井漏事故疏散群众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提出对14个安置点的供餐单位进行资质、加工能力、卫生条件和供水等四项基本卫生审查标准;对疏散群众饮食、饮水加工制作过程等七个重点环节进行监督保障。该方案既体现了《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考虑了各安置点的实际接待条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是本次卫生监督保障任务的指导性文件。

井漏事故发生以来,重庆市市、县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出动监督人员400余人次,出动监督车辆36台次,确保14个安置点的共19个供餐单位有两名卫生监督员24小时执行卫生监督保障任务。7天来,共审查供餐单位供餐菜谱近2000余种,监督消毒各类餐饮具50万余件,监督检查供餐原辅材料1800多种,销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辅材料53种、200余公斤,组织19个就餐点临时聘用的302名食品从业人员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对11家供水单位加强了卫生监督检查,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水质监测,切实加强了各疏散群众安置点的饮食、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全程监督保障,及时排除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介水传染病的隐患30余次。

截止3月31日,各安置点疏散群众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及食源性、介水传染病,圆满完成了井漏事故第一阶段的卫生监督保障任务。4月1日压井后,各安置点疏散群众已开始陆续返乡,市、县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将继续对安置点驻留群众开展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对疏散区的饮食、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确保疏散群众返乡后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