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至8日,我所组织对全省17个市级卫生监督机构2005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考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了各市卫生监督机构综合管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预防性卫生监督、传染病监督、医疗市场监管、科研等14项工作。
从综合考评情况看,各市卫生监督机构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打击非法行医、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强化管理,规范运转。济南、青岛等14个市和38个县(市、区)已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任务,德州、东营两市改革方案已经批准,青岛、威海、莱芜、菏泽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部完成,执法职能不断完善。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各市在食品卫生监督、职业卫生和预防性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和化妆品卫生监管、传染病、医疗市场和采供血机构监管方面成效显著。
“卫监1号行动”中,全省出动卫生监督员2361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9581户、经营企业46267户,对8467家单位责令改正或予以行政处罚。“卫监2号行动”中,共检查企业4484家,限期整改1652家,行政处罚365家。“卫监3号行动”中,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56237人次,检查餐饮单位87616户,取缔1425户,吊销卫生许可证137户,罚款273万元。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3.7%,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和中毒死亡人数明显下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确定A级单位近400家,B级单位4600家,C级单位22357家。“卫监4号行动”中,出动卫生监督员117208人次,取缔黑诊所5800家,吊销执业许可证91家,没收违法所得1270万元,罚款770万元,医疗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
各市还组织开展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项检查和化妆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组织对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有效预防了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传染病门诊设置、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防控禽流感专项执法检查。
(三)扩大宣传,改善服务。各市加强了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普及和执法活动宣传,树立了卫生监督执法的良好社会形象。一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法制宣传,建立卫生监督质量公示制度。二是完善服务手段。各市普遍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模式,落实卫生许可承诺制度。三是积极打造“健康110”。完善24小时举报投诉制度,做到了有案必查,有查必果。
(四)重视科教,增强能力。多数市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了业务工作水平。
考评中也发现各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市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仍有个别市未进行改革,县级改革进展迟缓;卫生监督机构职能不够统一,难以实现综合执法和执法联动;少数监督机构规格偏低,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场检测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调查取证器材装备不足;有些市无固定办公场所,房屋面积达不到标准;多数市卫生监督网络信息化建设滞后。三是内部管理还有薄弱环节,执法力度不够,存在重许可、轻监管,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四是卫生监督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人员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五是卫生法规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深入,管理相对人的卫生法律意识不够强。六是执法文书档案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格式不够统一、执法主体表述错误、盖章不规范、无合议记录及陈述申辩笔录、企业提供的办证资料不全或未签字盖章等问题。七是指令性工作任务落实不够到位。
针对本次考评发现的问题,我省就2006年卫生监督工作做出了新的打算:一是要加快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强化科学考核,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抓住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持名优相结合,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