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监督在探索中前进 在改革中发展

2020-11-18 14:40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在探索中前进1996年9月,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成立,2001年3月,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整体独立运行,同时各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相继成立。五年来,本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紧紧围绕卫生监督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探索中前进,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卫生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市、区县两级、上下基本对口的卫生监督网络,形成一支既有专业业务知识,又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卫生监督队伍。

实施了公共卫生监督和医疗执业监督的综合监督执法,监督执法力度得到了明显加强。在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传染病监督上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监督工作方式,各类健康相关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餐馆、旅馆等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健康监护合格率逐步上升,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无证生产经营率、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等逐年下降,有效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保护了公众的健康权益,提高了生活质量。在APEC、SARS、禽流感等重大活动保障和重大疫情防控中,卫生监督队伍作出了应有贡献。

医疗执业监督从零开始,通过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形成了医疗机构监督、医务人员监督、医疗专项技术和质量监督在内的监督管理模式,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基本权益等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理清了卫生监督职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得到了发展。2005年是上海卫生监督工作关键的一年。在本市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职能调整后,为保证卫生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对卫生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对本市卫生监督工作的职能进行了重新清理,确定了卫生监督所目前执法的法律法规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着力于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建设,卫生监督技术内涵得到提升。2005年,从加强监督员培训,加强干部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做一系列工作。全年培训监督员2000余人次。举办了所内中层干部培训班,对提高市所干部队伍的卫生执法管理水平,拓展管理思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一年中向市卫生局申报了11项课题,其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研究》已被市卫生局批准立项,同时使卫生监督所现承担的《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苯与白血病》、《上海市管道分质供水卫生管理研究》等课题均按计划进行中。

调整卫生监督工作重心,卫生监督工作顺利展开在食品卫生(包括化妆品)监管职能调整后,根据卫生部第39号令及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八次“卫监行动”,截止至11月底,市所共立案474件,结案343件,罚没款金额为226万余元。市所今年前三季度较去年同期立案数增加32件,每件结案案件的平均罚没款额增加1944.9元,处罚力度较2004年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每件案件平均罚没款额较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

国务院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后,为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我们专门制定《举报投诉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在信访处理工作中,通过信息上墙、上网等方式公开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投诉举报电话等相关信息,方便了广大市民的投诉举报。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工作中注重借助监督动态、网络和新闻媒体等载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了卫生监督形象。为紧密配合本市卫生监督的中心工作,创办《上海卫生监督动态》内刊,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在重大执法行动启动时,通过召开媒体通气会的形式发布有关信息。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