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营造学生放心用餐新环境

2020-11-18 14:40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成都市共有学校、幼儿园1670个,担负着全市上百万学生饮食安全的重任,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积极贯彻和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总体部署,大胆探索新形势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全面提高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方面狠下功夫。经过近2年的艰苦努力,在学校食堂中全面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采取“日常监督、安全培训、评估自律、责任追究、动态管理”等五项措施,完成了1601个学校、幼儿园食堂的评审定级工作,共评出A级食堂155个、B级食堂771个、C级食堂502个。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6%、评级率达86%,有力保障了全市学生用餐安全,全年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一是建立日常卫生监督机制。全市卫生监督部门把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评估风险级差、对低风险、高信誉的学校食堂实行简化监督,减少监督频次;对高风险、低级别的学校食堂实行强化监督,增加监督频次,并对校园周边餐饮网点进行专项整治,对监督或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停业整改,整改达不到标准的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二是强化培训,利用各种方式对全市各类学校食品卫生负责人和食堂卫生管理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强化了食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力促进了食品卫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推动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自律机制。以“学校法人代表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负责人”为基点,全面落实学校内部各级管理责任制,对量化评审中暴露出来的软、硬件问题,不等不靠,自行解决。全市各学校食堂普遍制定了14-18种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累计投入2.77亿元改造食堂简陋、设施陈旧、流程交叉等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全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四是进一步健全责任追究制。针对一些学校采取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或对食品安全卫生重视不够的状况,强调校长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人员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执行人、学生是食品安全第一评议人的责任机制。同时对因履职不到位、管理不严格、责任不明确而导致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执行人的责任。五是全面实施食品卫生安全动态的长效管理机制。全市在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对所评等级的学生食堂进行动态管理,对原评定等级每年复查一次,符合原定级别标准的予以保留,低于原级别标准的予以降级处理,对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在降级处理的基础上追究相关责任,完成了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综合管理的转变过程。

开展学校食堂卫生评审定级和动态监督管理的举措,一方面为保护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为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热切关注和好评。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