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以来,浙江省卫生监督所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布署,组织省、市、县(区)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开展对苯危害企业联合监督执法检查,此次检查是全省苯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第三阶段。此次检查的重点对象是杭州、台州、湖州、嘉兴地区的箱包加工、皮革加工、玩具制造、制鞋、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苯危害行业,主要检查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落实情况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全省苯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是卫生部、卫生厅2005年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工作,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宣传培训和用人单位自查自纠阶段,旨在各地掌握辖区内重点苯危害企业基本情况,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告知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的具体要求;第二阶段,属地监督检查阶段,各地组织对辖区重点苯危害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第三阶段,联合监督检查阶段,对各地监督检查情况进行省市联合督查。
第一、二阶段检查情况:从11个市上报的检查统汁,全省共有苯危害的企业5810家,已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2466家,申报率为42.44%;接触有毒物质工人56054人,已有1303家企业组织了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631人数,疑似职业病4人。
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已组织对107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职业病防治法规知识宣传培训,对2337家苯危害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对1070家未按要求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未组织接害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的用人单位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其中776家企业已按要求落实了整改,整改后体检人数增加了8448人;对尚未按要求及时整改的企业正在进一步查处之中。
此次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模糊,或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愿或不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或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申报率、体检率仍较低。2、企业民工的流动性大,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3、《职业病防治法》的执法环境急需改善。部分地方政府强调招商引资,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给职业卫生监督带来难度。4、基层职业卫生监督人员严重缺乏,难以对众多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建议:1、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与联系,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强化乡镇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要支持当地卫生部门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阶层对职业病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企业负责人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3、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自身管理,明确职业病防治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职业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4、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此次检查中的苯危害严重企业,要追踪检查,督促落实有关规定和要求,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