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红色旅游的深入开展,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了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涉及河北省红色旅游精品5条,确立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个。为消除卫生安全隐患、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发生,结合"五一"黄金周的到来,省卫生监督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项会议,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卫生监督检查方案并下发有关涉区市。近期省卫生监督局与各市及相关县卫生监督机构共同对上述景区、景点进行了督导检查。此项检查重点项目为:卫生许可是否有效、是否超范围经营;是否有合格的健康体检证明;是否有卫生管理制度并落实;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原料采购与贮存状况;加工现场卫生状况;加工过程卫生状况;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
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无证或超范围经营。在抽查的中小型餐饮单位特别是农家院式经营中,仍存在无卫生许可证现象,超范围经营凉菜情况较普遍。二是部分餐饮单位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在被检查的餐饮单位中均不同程度存在健康体检漏检现象,尤其是新从业或临时帮忙的人员,在农家院的餐饮单位最明显。三是采购食品索证不全。在被查的单位中除少数单位索取部分食品的合格证明外,大部分餐饮单位采购索证不能落实。四是卫生组织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如库房或冷拼间内存放有超过保质期食品。五是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有的餐厨比例严重失调,功能间设置不全,功能分区混乱,人流、物流不合理,易造成交叉污染。大部分被检查户无毛菜间、主副食库,毛菜、主副食原料、调料在加工间存放,尤其是小中型餐饮单位更突出。六是加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较普遍。冷拼间存放生原料、个人物品,冰箱(柜)内生熟混放,加工用具不洁。七是加工环境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齐全,操作间四壁、顶部墙皮有脱落现象。八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被检查单位均存在从业人员留长甲现象,特别是中小型的餐饮单位存在不着工作服帽或工作服脏等情况,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操作前及便后不洗手的不良习惯,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九是餐具消毒不能保证。药物消毒洗消池不够,没按去渣-洗涤---消毒---清洗程序设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省卫生监督局再次提出要求:1、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严格卫生许可发证程序,严格发证条件,严格审批手续,对于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单位坚决做到不发证。2、做好部门联动,卫生部门要主动与旅游部门、文化宣传部门和接待单位联系,沟通信息,及时掌握游人数量和食住情况。3、卫生部门继续加大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件的要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对于无证或持过期证开业的单位该取缔的取缔、该查处的查处。4、加强《食品卫生法》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和培训,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要求宣传到生产经营单位中去,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守法意识和卫生管理意识。5、加强和规范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型农家院的卫生监督监管工作。6、大力推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卫生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我们监督、培训和宣传,使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明白加强自身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生产经营单位主动做好卫生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作到职责明确,确保食品卫生安全。7、加强食品索证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生产经营单位。8、督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硬件投入,按行业卫生规范要求建立应具备的功能间。
通过此次检查,省卫生监督局提醒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餐饮业监督检查力度,促使涉及河北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周边餐饮业,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确定目标,增设卫生设施,强化卫生管理,确保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的饮食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