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发布的一项报告,如果要实现国际组织一致确定的全球卫生目标,必须通过在各个国家采取集中行动来从而加强卫生保健体系。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保健服务迫切需要投资和国际支持。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的重建工作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为提高艾滋病患者获得抗病毒治疗的可能性的"3by5"倡议;新近提出的再次致力于减少母亲死亡率的倡议;关于慢性疾病和精神卫生的倡议。所有这些倡议均有助于各国卫生保健的更好发展----而实现这些倡议需要更加强大的卫生体系做保证。
通过在日本和塞拉利昂同时出生的女婴的期望寿命对比来说明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日本的出生婴儿期望寿命大约是85岁,但是在非洲的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塞拉利昂,婴儿的期望寿命仅仅是36岁。日本女孩无论何时有需要,都能够接受到世界上最好的卫生保健服务,但是在塞拉利昂的女孩有可能从未去看过医生、护士或卫生工作人员。
人人享有卫生权利仍然是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谈到,目前所存在的全球健康差距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二十五年前,有关初级卫生保健的阿拉木图宣言是向世界的挑战,体现了人人享有卫生权利的原则,并且是克服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之间的卫生状况不平等的方法。
李钟郁博士谈到,那个时候所定义的原则对于实现统一的全球卫生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将设想转变为现实要求阐明所存在的可能性和障碍,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满足所有人的健康需要甚至会改变前进方向。这便意味着与各个国家合作----尤其是与那些最需要的国家合作----不仅仅是对于健康危机的对抗,也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和平等的卫生体系的基础。
李钟郁博士谈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通过努力帮助各个国家实现其主要的目标。
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出,从在应对主要的健康挑战,包括SARS、艾滋病、消灭脊髓灰质炎和吸烟中所获得的教训,表明数百万计的人们有可能通过经济援助以及改善卫生服务而避免早死或失能。
本报告确认,在非洲的撒哈拉周边地区,艾滋病缩短了数百人的20年的期望寿命。在最贫穷的非洲国家中,每天大约有5000名男性和女性以及1000名儿童死于艾滋病。
在2003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全球健康警报的《治疗差距》一节中指出,现在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只有5%可以真正地获得抗病毒治疗。
李钟郁博士谈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关于全体艾滋病患者获得治疗的总体目标,以及到2005年止为最贫穷国家的300万艾滋病患者提供治疗的具体目标,是就如何将获得平等获得的原则付诸于实践的最好证明。世界卫生组织与合作伙伴们一起努力,他们将会证明为治疗艾滋病患者所做的投入有助于加强卫生体系,从而使得所有人受益。
李钟郁博士谈到,为了满足全球所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正在从根本上转变其工作方式。他们致力于将新型技术整合入已经证实的方法中,从而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全球在期望寿命的增长上存在差距
目前全球所存在的健康状况引发了关于公平性的一些质疑。在世界的一些地区,期望寿命持续增长并且生活更加舒适,然而在许多的地区,仍然不能够控制目前已经存在有相应的控制措施的疾病。
报告指出甚至在没有艾滋病的影响时,现在非洲的数百万儿童在五岁之前死亡的危险性高于十年之前。
在发展中国家里,传染性疾病在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中仍然占有七个。2002年主要的一些致死原因为:
-艾滋病,导致230万儿童死亡
-心脏病,导致130万儿童死亡
-肺结核,导致100万儿童死亡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80万儿童死亡
-中风,导致80万儿童死亡
关于母亲死亡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所存在的差距也是相当惊人的。贫穷国家死于分娩的妇女的危险因素比在富裕国家中高250倍。每年有50多万妇女死于怀孕所引起的并发症。
慢性疾病是成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报告也强调了在发展中国家心脏性疾病、中风以及其它慢性疾病的快速流行,与传染性疾病一起造成了早死和不健康状况的"双重负担"。报告就"双重负担"提出了"双重响应",即通过将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措施结合在全面的卫生保健体系中。
在2002年全球的4500万成年人死亡中,将近有四分之三是由于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除了在非洲艾滋病是15-59岁人群的最主要致死原因之外,慢性疾病是其它各地区的主要致死原因。在本年龄组, 2002年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是:
-呼吸道感染,导致190万人死亡
-腹泻性疾病,导致160万人死亡
-疟疾,导致110万人死亡
忽视卫生体系的建设所导致的国际性后果
报告指出,艾滋病的继续蔓延,类似SARS的疾病的极度暴发,以及消灭脊髓灰质炎时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卫生体系建设投入不足的表现。投入不足可能带来快速的、破坏性的国际性的后果。李钟郁博士谈到,在他任职之前,他到过中国以观察SARS暴发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且体会到更加强大的卫生体系在应对最近一次疾病流行中的重要性。更多的疾病有可能暴发,因此加强自身的能力,对疾病流行作出响应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无论疾病暴发是局部出现还是全球出现。
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所获得的教训有助于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策略,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其中也将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健康干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目前资源贫乏的卫生保健机构中尚不具备可行性,但这些机构却是十分需要这些措施。李钟郁博士谈到,人们在与艾滋病斗争中所获得的经验最终将会应用于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中风的整个防治过程当中。
报告建议采取一些方式,便于国际支持弥补主要的一些卫生保健体系的薄弱之处,包括卫生工作人员的极度短缺,卫生信息的不充分,缺乏经济来源,需要旨在改善社会的最穷困人群的卫生状况的更多政府领导。报告呼吁迅速地培训和聘用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
李钟郁博士谈到,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这在每一个国家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结合当地知识和力量以及持续的国际支持,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他们已经从成功地控制SARS疾病流行以及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运动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中获得经验,他们也从一些挫败,例如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继续增长中获得了教训。所有的这些经验和教训都为他们今后所面临的任务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