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学普法 精准施策 不断推进社会办医执业规范化

2021-07-29 01:22发布

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监督中心

  为深入推进健康素养大提升活动,持续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青岛市卫生健康委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现状和特点,推出了包括健康科普下基层等一系列举措,开启社会办医疗机构精细化监管“青岛模式”。

  分级分类分区域,定向培训入基层

  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类别多、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青岛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守正创新、寓管于服”的工作理念,实行分级、分类、分区域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发放《法律法规明白纸》,强化普法宣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根据主营业务类别不同,将市发证社会办医疗机构分为8个专业类别,实行小班管理,梳理各专业类别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成《法律法规明白纸》发给相应的医疗机构,督促加强学习落实。

  二是根据风险级别不同,将市发证社会办医疗机构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将《法律法规明白纸》印制成红、粉、黄三色明示风险级别,并按类别对高风险等级医疗机构定向培训,深入剖析问题,实时答疑解惑,目前已举办培训4次,涵盖医疗机构20余家,有效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自查能力。

  三是根据所在区域不同,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管理,针对基层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特点和共性问题,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工作要求,促进依法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目前已培训区(市)发证的社会办医疗机构20余家,成效显著。

  薄弱环节防风险,规范指导抓关键

  一是加强对重点机构的管理。邀请临床质控中心专家对高风险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检查指导,纠正管理漏洞和操作误区,定期对消毒隔离关键项目进行抽检,力促管理规范化。

  二是针对当前涉及医疗文书的投诉举报乃至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的现象,组织开展病历书写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分析研判,着眼细节,查询有关政策规范,收集借鉴典范病历样式,制定符合实际的病历模板向医疗机构推荐使用,从源头加以规范,预防和减少因病历导致的医疗纠纷。

  下一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实现健康科普立体化、动态化、全覆盖,提高有关行业对卫生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执行力,提升居民的健康消费意识,助力打造“健康青岛”。(青岛市卫生健康委监督执法局供稿)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