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5625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去年总诊疗人次近1.3亿,而全市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到100人。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和诊疗行为,依据传统的现场随机抽查监管模式,监管效率低下。如何发挥数据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监督执法持久战?
近年来,杭州卫生健康执法部门亮出“数智”监管创新举措,打通部门数据“孤岛”,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进行“互联网+”线上监管,实现监管方式的整体“智治”。如今,只要一个智慧监管平台、一部手机终端、一套监管系统工具,就能实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将线下监管挪至“线上” 数字赋能,为监管增加动力引擎。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前,医疗机构需要先行备案。去年,杭州市卫健执法队开发建设的杭州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监测预警系统上线运行后,系统发现12家医疗机构未备案就为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出异常提醒。根据预警信息,杭州市卫健执法队立即约谈这12家医疗机构负责人,开出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限过后,执法人员又通过预警系统进行线上复查,发现其中6家医疗机构已暂停开展手术,另有4家已完成备案,但还有2家机构没有备案仍我行我素为患者手术,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查处。
“传统的‘面对面’监管模式,有限的执法力量只能覆盖少部分医疗机构和少量的诊疗行为,监管覆盖面低。”卫健执法队负责人提到,数字赋能为监管增加动力引擎,实现广覆盖和精准高效,没有系统预警线索,很难发现这些违法行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预警系统在线巡查,我们发现40多家应关停而未关的诊所发生结算数据,最终对其中18家违反规定对外接诊的门诊部、诊所依法进行了查处,堵住了疫情风险。如果没有数字化手段,我们只能靠监督员扫街式检查了。”
监管由“点”至“面” 数据共享,提升依法执业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是否规范?处方开具是否违规?最近,预警系统又新上线抗菌药物监管功能,对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在线监管。“我们已发现近120家诊所存在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正在进一步查处和规范中。”执法队负责人提到,杭州市卫健委与市医疗保障局打通部门数据“孤岛”,联手整治不规范诊疗行为,实现“一案多查”、“一案多处”,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信息数据化,带来的是监管由“点”至“面”的改革,短短几分钟时间,系统就能对几十万条诊疗行为进行监测分析,这是传统人工监管方式所不可想象的。预警系统的大屏幕设在杭州市卫健执法队,屏幕上各项监控数据实时跳动,一旦系统自动侦测到医疗机构门诊使用特殊级别的抗菌药物,或是未经核准在门诊开展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就会显示违法处方开具的时间、处方编号、开具人员,方便执法人员到现场精准执法。
下一步,监测预警系统将把更多诊疗行为纳入线上监管,完善与其他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推进数字化监管更富成效。打造数字“驾驶舱” 持续创新谱写数字执法新篇章除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监测外,多年来,杭州卫健执法部门持续创新监管模式,将智慧监管平台的触角深入各个监管领域。 “云上卫监”智慧监管平台整合了大数据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医美查查“系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智能监控系统,客房保洁全过程监控系统、泳池新水实时监控系统、校园饮用水监管系统、空气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平台涵盖卫生执法各项内容,学校直饮水系统的滤芯什么时候更换,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是否规范处理,游泳场所每日的水质如何?一切都逃不过“数智”监管的“火眼金睛”。为了检测空气及水质,去年,杭州卫健执法队在龙翔桥地铁站、钱江路地铁站等安装了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备。去年国庆期间,龙翔桥地铁站出现人流高峰,系统立即发出预警,市、区两级监督部门及时处置,保障了地铁站的空气卫生安全。 “‘云上卫监’具有‘一体四翼’,即一个‘大脑’加上‘千里眼’‘顺风耳’‘照妖镜’‘金箍棒’。”
执法队负责人形容,“大脑”是信息管理系统,汇总辖区数据。“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在线监控系统,对各监管领域进行可视化监控。“照妖镜”是公共场所张贴着的二维码,百姓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取卫生监督信息。“金箍棒”则是卫监执法电子单兵设备,能全过程记录执法情况,约束执法行为。这座数字“驾驶舱”可以24小时在线监测住宿、美容、诊疗等项目,系统生成预警信息,指导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持续谱写数字化执法新篇章。(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 周海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