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卫生监督3.0 切实保障全民健康

2020-11-18 23:57发布

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成都市温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 田阔

 

一、实施背景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作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制度”之一,是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重要指示的制度保障。但由于监管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约束惩戒力较弱,造成市场主体违法成本较低,加之监管范围广、监管方式单一、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危害群众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温江区卫健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2017年起按照“三年三步走”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划,分步实施网格化监管1.0、按信用等级分类监管2.0、智慧监管3.0,着力破解卫生监督“对象多、内容多、问题多、监管人员少”的“三多一少”难题。今年,已到了规划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温江区卫健局聚焦医疗安全、医疗废物管理、游泳场馆水质安全和餐饮具集中消毒四个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大胆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卫生健康监督领域的充分应用,摒弃传统的监管方法,推动卫生监督从“人盯人”“大撒网”的传统监管方式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监管方式转变,将监管关口前移,以监管促规范,提高了监管效率,保证了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助力“健康到温江”民生品牌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互联网+”医疗监督,医疗监管用上“电子眼”。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剧增,非法行医、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等医疗乱象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针对这一“痛点”,温江区卫健局在全省率先探索“互联网+医疗监管”,实施远程监控。针对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师“白名单”和“黑名单”,并在诊疗活动开展区域安装高清监控设备,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甄别人员资格信息。凡未取得执业资格或未注册在该机构的人员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监管平台自动分析比对并实现视频抓拍和语音预警。监督执法人员根据预警提示,运用轨迹回放功能予以确认,对涉嫌违法的机构和人员,立即启动执法程序。针对集贸市场,在以游动牙医等非法行医多发的柳城航天路、永康路等集贸市场安装红外网络球机监控设备,监督执法人员通过后台全时在线监控,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并及时调度监督协管员、监督执法人员依法处置,让非法行医无处遁形,避免群众遭受非法行医行为的侵害。试点以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无一例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案件发生;对以游动牙医为主的非法行医人员形成巨大震慑,2019年全区非法行医案件同比减少80%

(二)探索“互联网+”医废监管,医疗废物戴上“身份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同,其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化学药剂,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医疗废物任意堆放或流失,极易造成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长期以来,各级医疗机构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均采用人工收集、称重、记录等传统模式,数据不精准、工作效率低、防护不到位、行政监管难追溯等弊端日渐突出。为实现医疗废物规范高效管理,温江区卫健局搭建了医疗废物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废物的产生、暂存、转运、处置四个环节实施闭环式监管。在医疗废物产生环节,收集人员利用蓝牙电子秤精准计量,利用手持智能终端按照产废科室、医废种类生成唯一“识别码”,双方交接“一键确认”。在医疗废物暂存环节,暂存点扫码入库、分类装箱、复核确认,交接过程全程视频记录。在医疗废物转运环节,暂存点扫码交接出库,运输单位网上清点确认,运输路线全程精准定位。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处置单位扫码签收识别、分类保存,完成处置,处理记录通过管理平台反馈至医疗机构和监督执法机构。监督执法人员依托监管平台对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运转时间、交接过程、处置结果实施全周期监管,出现科室漏收、违规交接、超时转运、破损遗失等情况系统智能预警,实现了医疗废物可管、可控、可追溯,提高了医疗废物监管效率,降低了医疗废物转运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管理平台上线以来,各试点医院每月 “零误差”交接、运转医废24800公斤,按时转运率达100%,全区无一例因医疗废物引发的医院感染事故发生、无一例医疗废物外泄的环保违法案件发生。

(三)实施“互联网+”水质监测,游泳健身穿上“防护服”。随着全面健康意识的提升,游泳健身已成为当今时尚,游泳池水质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监督人员有限、监管场所数量多、检测周期长等原因,经常性的水质检测无法实现全覆盖,经营单位对池水PH值、余氯等有害指标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准,群众对池水卫生标准与否无法判定,导致与卫生安全相关的投诉和纠纷不断。今年6月,温江区卫健局启动实施了游泳场所水质在线监测试点。利用科技手段,在游泳池水循环管道加装多参数水质检测设备,对池水的PH值、温度、余氯等指标进行全天候自动采集、无线传输、云端储存、数据分析。监测结果每3分钟更新一次,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向公众公开,引导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参与卫生监督。监测指标出现异常,系统智能告警,并通过手机客户端向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督促管理人员及时处置,确保游泳池水达标成为常态。监督执法人员利用平台实施在线监控,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准确研判经营单位管理规范程度、水质异常周期及范围,为精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智力支撑。通过智能监管,各试点游泳场馆的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游泳健身场所卫生状况的知情选择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区无一例涉及水质在线监测试点单位的投诉纠纷和违反卫生管理的案件发生,实现了游泳场馆经营单位、群众和监管部门“三方满意”的目标。

三、取得的成效

“机器换人力”“视频管行为”的智慧监管模式,变“人员跑路”为“网络跑路”,有效避免了“盲目监督检查”和“扰民”,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高了监管效能,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有力保障了群众健康权益。职能监督方式在卫生健康领域运用的探索与尝试,推动了全省卫生健康监管网络化、实时化、可视化进程,国家、省、市卫健委领导先后多次莅临温江实地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96月全省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现场会及研讨会在温江区召开,并将温江区卫健局确定为全省唯一区(县)级试点单位,温江区做现场交流发言。温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温江区卫健局在卫生健康监管领域的探索与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