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门口医疗机构的服务与监管 共享美好大健康时代

2020-11-18 23:57发布

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健康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存在了几十年的家门口医生-村医,角色正发生着变化,逐渐由最直接的治病救人向看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但这条路在我们西部偏远地区要真正走上正轨任重道远,继续为广大老百姓提供诊疗服务是目前或者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村医们所面临的主要工作。村医的存在及村卫生室的良好发展不仅可以给百姓提供便利,做好疾病预防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区域内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那么做好村卫生室的建设和村医的服务与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辖区的现状

蒲江县人口约28万,面积583平方公里,目前正常开展诊疗活动的村卫生室约80家,平均1家村卫生室辐射1.3个行政村。村卫生室部分设立在村医自己家中,部分设立在集中小区内;医技人员85%以上为乡村医生,部分村医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卫生室设置不完全符合要求,特别是设置在村医家中的卫生室,面积达不到标准,诊室和治疗室不能有效独立,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

(二)村医诊疗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村医工作重心过分倾向于公共卫生服务,在诊疗水平提高上有所懈怠,常见疾病不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

(三)村医院感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不能及时有效的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登记;诊疗器械、诊疗场所消毒落实不到位;村卫生室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但碍于登记上报麻烦,不登记不上报,直接劝离患者到能够提供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四)药品不齐全,基本药物目录里一些很有效的药品,村医反映无法购买到,导致常见疾病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五)人才缺失,老一辈村医卸任后无后继人才及时补充。村医工作繁琐,福利待遇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到村医这个岗位上提供服务。

三、建议

(一)对现有不完全符合要求的村卫生室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改建;新建集中式居民小区时预留村卫生室空间,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设置,配备齐全相应的设施设备。

(二)鼓励在岗村卫生室人员接受医学学历继续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保证村医接受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强村卫生室院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防控意识;说千遍不如处罚一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迫使村医时刻绷紧法律法规那根弦。

(四)实行基药政策之后,基药生产企业利润有所缩减,继而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转投生产其他利润较高的药品,从国家层面讲:第一,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它们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政策、资金向这些生产基药的企业适度倾斜,提高他们的利润,让他们愿意生产。

(五)探索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地实际选拔综合素质好、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后备人员到医学院校定向培养;有条件的区域还可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扎根基层。

(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医联体架构,真正做到1+1+1+N模式,特别是在一些疾病诊断或者抗菌药物开具方面,可以借鉴药房远程处方模式,村医对于有疑虑或者处方限制的可以寻求上级医疗机构帮助,让老百姓普通疾病在基层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也缓解了区域内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

(七)尝试在村卫生室开通医疗保险,目前较多老百姓购买了医疗保险,特别是拆迁安置的,但由于村卫生室没有开通医保,即便村医能看好病,他们也选择到基层医院或者县级医院就诊,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医院的就诊压力也增加了患者的时间成本。

无论是疾病的预防还是诊疗,看似都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其实作为卫监人我们也都参与了,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为他们服务的同时做好监管,才能更好的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才能更好的共享这个美好的大健康时代。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