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什邡市卫计监督执法大队 邱登勇 张红
为巩固“环保攻坚”成果,助推我市打造“蓝天、绿水、净土、青山”的生态健康城市战略,什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积极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多举措强化我市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监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什邡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400家,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32家、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个体诊所86家(其中口腔诊所18家,五官科诊所1家)、村卫生站263家。另有单采血浆站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
二、医疗废物管理难点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对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监督管理,每年都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但医疗废物的管理依然是医疗卫生处罚的高发区。归结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各医疗卫生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具体处置人员直接衔接脱节,具体处置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二是忽视医疗废物相关登记,院内科室交接和对外处置厂交接无法吻合;三是硬件设施不足或者不规范,未达到医疗废物暂存间的相关要求;四是同医疗废物处置厂的衔接不够,医疗废物未能按规定时限及时转运,尤其是化学性医疗废物,我市医废处置厂无相关技术处理,无法进行收集转运。五是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分布分散,医疗废物产生量少,集中处置困难。六是口腔诊所医疗污水处置不够规范。
三、对策和措施
(一)针对意识不强、相关业务不懂的问题,加强培训。
2017年至今,大队先后组织召开全市乡村医生培训会(两期)、个体诊所培训会、口腔诊所医疗废物管理专项培训会、依法执业培训会等,共计培训800余人次,针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储、转运、消毒等各个环节的硬件设施配置、处理流程、规范登记等进行了专项培训。
(二)针对登记不规范的问题,制定标准。
大队根据各医疗机构类型的不同,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本》(分院内科室交接和院外交接两种)、《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登记本》,便于医疗机构规范填写登记,大队制定了医疗废物规范处置规范档案范本和标准,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并对登记填写的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培训,务求各单位按规范做好记录。
(三)针对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的医疗废物收集难的问题,予以协调。
为解决此项问题,大队广泛征集了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的意见,积极探索,谋求创新,最终形成了解决方案,并经过积极协调,目前的做法是:鉴于我市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产生的医疗废物种类较为单一(基本只有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大队要求各单位新增配置转运箱,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好后,在规定期限内,城区个体诊所将医疗废物送交市二医院、市中医医院集中收集处理,乡镇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的医疗废物送交当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各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同医疗废物接收单位签订接收协议,每次交接须填写交接记录,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四)针对医疗废物转运不及时的问题,积极联系。
大队积极同上级相关部门报告,走访联系,经过协调,医疗废物收集厂加强了对我市医疗废物的转运收集工作。同时针对本市医疗废物收集厂无法处理化学性医疗废物的情况,我大队积极反映,请上级部门协调有资质的收集单位予以处理。
(五)针对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医疗污水处理的问题,积极指导。
大队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环保攻坚要求,按标准设立和改进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医疗污水处理系统,并提供指导。根据工作经验和周边市县情况,大队向各医疗单位建议了一些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口腔诊所,建议设立了简易医疗污水处理设施。首先,是在两家口腔诊所安装了该简易处理装置,经检测,达到了消毒效果,后又在全市进行推广,市卫计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项工作,为确保消毒效果达标,协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医疗污水产生单位的处理后医疗污水进行了检测,针对处理不合格的单位,要求对消毒药品剂量进行调剂或对消毒设备予以更换。
(六)加强监管,强化执法力度
大队积极采取措施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结合卫计监督协管巡查,做到了全市医疗废物处置检查(巡查)全覆盖。对拒不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力的3家单位坚决处罚,以罚促改。
三、思考
执法不仅是罚,监督更是服务,单一的行政处罚措施往往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处罚更不能一罚了之。为此,卫计监督作为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在新时代,更因发挥好我们的业务能力,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监督执法的同时,发挥所长,站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立场上,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处理困难,做好服务工作。监督者和被监督单位也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置管理,创造我市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