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按照市卫计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统一部署,于5月24日到筠连县开展以“三全、三亮、三化”为核心的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安全感的调研活动,着重了解宜宾特色的“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新模式,是否对监督规范化管理有指导意义,经营业主可操作性怎样,人民群众能否直观地了解卫生监管场所的合法经营及规范化管理信息,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卫生安全感受。
一、明确指导思想
县大队通过推行“三全、三亮、三化”管理认识到,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机构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法律、法规、规范赋予我们的执法监督管理职任,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要把握行业规律,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又要让人民群众有切身获得感受的工作,在监督管理层面的很多具体做法,是通过工作实践探索得出的个人经验,在法律、法规、规范没有明确地描述,给我们落实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而且经营业主不知所从,人民群众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有监管部门给予的安全感。因此通过 “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新模式,解决了怎样落实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工作的困难,为一次性全面监督指导、避免多次指出不同问题要求经营者多次进行不同内容整改打下基础;它强调监督指导方式规范化,把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与经营现场实际相结合,确保指导意见既合法合规又能得到有效落实,让人民群众有切身获得感受的工作,改变管理“松”,执法“软”,守法意识“淡”的状况,使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呈现新局面。
二、全域推进成效明显
“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是宜宾特色的新模式,是抓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的管理模式,是宜宾卫生监督解决怎样落实规范化管理道路上的新实践,是做实做细卫生监督工作有效的手段,因此市卫计委才确定2018年至2020年继续推行以“三全、三亮、三化”核心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这也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抓落实”的具体体现,落实规范化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才是丰富和完善健康宜宾的具体措施。
2017年市卫计委在公共场所“三全三亮三化”管理的基础上升级,将医疗、学校、二次供水管理均纳入“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模式考核,同时引入监督监测手段,对所有参加考核的公共场所单位进行监督监测,以此评估规范化管理效果。随着规范化管理工作升级,一手抓“三全三亮三化”规范化管理,一手抓效果考核,将公共场所用品及空气抽查检测调查机制引入“示范街”打造,用监督监测数据来评判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两手合力,提升全市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整体水平。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市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如公共场所案件数由2016年的127件下降到2017年的93件,监测合格率由2016年的64.5%提升至2017年的84.62%,全市规范化管理交叉考核平均得分由2016年84.43分,提升至2017年89.08分,涌现出屏山县、筠连县、翠屏区、兴文县、宜宾县、长宁县等一批规范化管理考核成绩优良的县区,我市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工作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
三、提高认识 认真履职
由于卫生监督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种类、数量繁多、专业性强,而基层监督工作面宽,任务重,工作量大,监督人员少力量弱,因此有的监督人员认为推行“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是增加了监督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很多重要的、专项的、高风险的工作要做,“三全三亮三化”规范化管理太细,没有必要等。而这种意识是忘记了监督工作的基本目的和基本职责,规范化管理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综合提出的、监督者和经营者应该都应履行的基本职责的明晰,只有把基本职责履行好、规范化管理基础打牢,可以从监管方面降低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高风险,很多专项行动也在基础工作扎实的基础上变的胸有成竹。
要落实好我们的监督职责,就需要一个严谨的、便于掌握、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供我们应用。通过全市交叉考评和监督监测等的实践,证明“三全三亮三化”是做实卫生监督工作有效的手段,是解决怎样落实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的新实践,它强调监督形式规范化,便于公共场所经营者参照实施;实现经营场所有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记录、档案、公示、设施、标识,监督行为规范、被服务对象满意的目标,应该继续推行这种监督人员易掌握、经营业主易执行、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监管新模式去落实是我们的监管职责。
通过“三全三亮三化”管理我市监督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违法行为得以有序纠正,监督执法风险逐渐降低,经营者规范管理意识明显提高,消费者的卫生安全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