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卫计执法监管模式之浅见

2020-11-18 23:54发布

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卫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和责任风险日益凸显,执法效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卫计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履职尽责的状况要经受多方面的审视和拷问,卫计监督“被需求”越来越宽泛。县区卫计监督执法机构作为国家卫生计生监督体系网络的网底,承担了大量具体的、最前沿的卫生计生执法任务,面对人员编制紧缺、工作经费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和没有执法交通工具等现实问题和具体困难,如何履行好卫计监督职责,实现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目标,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重大课题。在有限的工作保障条件下,探索创新基层卫计综合监管模式十分重要。

一、充分抓住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完善卫计综合监督执法顶层设计,夯实基层基础

探索创新基层卫计综合监管模式有赖于健全完备的体制机制。因此自上而下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计综合监督体系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卫计监督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从国家层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编制、人员、经费、车辆、执法设备、办公场地给出与工作职责任务相匹配的、明确的配置指标,做出硬性的规定,层层落实到位。尽快确定卫计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性质和地位,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加快机构建设和业务管理,为卫计综合监督事业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

二、依托信息化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卫计)监督”模式

1、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卫计行政审批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医疗机构“综合审批、多证合一”改革制度,实现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校验、延续、变更网上受理申请和资料传递。加强网络系统建设,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与国家、省卫计监督信息系统和政府的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融合,在任务分派、工作考核、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联网管理,全面做到基层与上级“网上直达”。

2、推广使用手持移动执法终端、便携式打印机、高速网卡,接入国家、省卫计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卫计综合监督现场执法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提高日常监督、调查取证、审查报批、信息报送等环节效率。

3、配备和使用智能执法记录仪,对现场执法过程进行动态和静态数字化记录,实现电子证据前端收集、实时传输、跨地域跨级别管理与查询调用,有利于快速准确固定现场证据,配合其他执法手段收集证据形成有力的证据链条;对于处置拒绝、阻碍卫计执法等暴力抗法行为提供依据;能够还原事实真相,实现执法人员自我保护,有效规避执法风险。同时也是对规范卫计执法行为的一种监督手段。

三、切实抓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管理方式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和要求,在卫计监督领域全面推开随机抽查,努力提高监管效能,规范监督行为,创新监督方式。一是切实做好县区本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根据辖区内卫计相关行业市场主体数量和类别,以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卫计监管领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对社会关注度高、投诉举报多或有违法违纪记录的被监督对象,加大随机抽查力度。二是加强抽查结果运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办,形成有效震慑,促进行业自律。同时结合《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依法实施剥夺准入资格措施。三是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卫计监督抽检计划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好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四、拓宽量化分级管理范围,找准卫计日常监督重点

在开展公共场所、民营医疗机构卫计综合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借助已有工作经验,探索在饮用水卫生监督、乡镇卫生院监督方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量化指标,规范评价程序,强化评价过程。按照评定等级的高低,确定监管重点和监督频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执法检查和巡查,避免全面开花力不从心的窘况和撒胡椒面式效应。

五、管好用好卫计监督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卫计监督协管对卫计执法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卫计监督协管员是卫计监督的“哨兵”,卫计监督协管信息员是卫计监督的“触角”。要充分利用卫计监督协管的前哨作用,解决基层卫计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建成和巩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保证卫计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落实卫计监督协管职责,由卫计监督协管员对辖区内被监督对象加强日常巡查,常态化开展卫计法规宣传,指导规范乡村医生执行基药制度,建立本底资料和分户档案,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这样,使卫计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日常监督任务中解脱出来,开展有针对性地执法活动,实施专项执法检查,及时、有力地查处违法行为,提高卫计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