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嘉陵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0-11-18 23:50发布

本文转载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执法监督)

 

为全面掌握嘉陵辖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指导居民改善水质,保证广大农村居民生活饮水安全,今年9-11月,嘉陵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收集分析了2016年全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相关数据资料,并对今后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嘉陵区前期水质基线调查获得的数据,结合水处理工艺、规模大小、供水人口等,将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和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均纳入监测点。对水样采集与指标检测,主要检测指标为: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耗氧量、氨氮、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余氯等。分析介水疾病发生与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供水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农村饮用水基本情况

本次监测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37家,学校自建设施供水24家,共计61家单位,供水人口达11万(不包括城区及农村分散式供水人数),其中有饮用水卫生许可证3,无饮用水卫生许可证58家,持证率仅为5%

2.检测点基本情况

水源类型:地面水15家(江河11家,塘堰4家);地下水46家(浅井15家,深井31家)。

水处理方式:消毒59家(二氧化氯42家,漂白粉17家),未处理2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水源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出厂水、管网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执行。

水源水:检测61家,合格56家,合格率92%(其中Ⅰ类水源8家,Ⅱ类水源7家,Ⅲ类水源41家)。

出厂水:检测61家,合格49家,合格率80%

管网水:检测61家,合格49家,合格率80%

三、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单位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区内乡镇水厂基本上都是个人经营(承包),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卫生管理不力,几乎都未办理饮水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供水单位涉水产品也未索证,改扩建项目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二)水源状况堪忧。个别供水单位对水源卫生防护措施缺乏,少数农村饮用水工程,取水点周围有垃圾、菜地、污水沟,有些大口井无井盖,水面上甚至长有浮萍等藻类。缺少消毒设备,只是简单地集中取水送水,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

(三)设施设备落后。由于农村供水人口增加,供水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加之供水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广大农村供水设施普遍简陋,都没有过滤、沉淀、消毒等设备,更没有日常水质监测设备,大部分入户水未经任何加工,造成卫生饮水得不到保证,水质影响饮水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普遍存在。

四、调查原因分析

从检测结果分析,嘉陵区饮用水总体指标合格,部分水样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造成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如下:

1、有些饮水工程点选在农田中或池塘边,田间水或山洪容易流入渗入井中,又无消毒处理,造成微生物超标;

2、一部分大口井,无井盖覆盖,风沙和鸟类粪便容易进入水中造成井水污染。

3、大部分单位卫生管理和消毒制度不规范,尤其是消毒不到位。

4、少数村民卫生意识差,看似“清亮”的水以为是干净的,没有消毒观念,对水源周边环境也不进行保护,垃圾乱倒,人为造成水源污染。

五、建议

1、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务部门在负责工程建设时,应给工程点配备消毒设施,改造水处理工艺,加建井盖,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

2、农村学校内自建设施供水应安排专人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消毒工作,长期坚持合理科学的水质消毒。

3、卫生部门提供水质卫生监测、消毒等技术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每个供水点的用水安全。

4、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地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居民饮水卫生意识,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大家共同参与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良好氛围。

5、政府应对农村饮用水列项,进行专项改造与维修,整治与完善,彻底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