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公共卫生大会吹响发展号角
2020年4月7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了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大会印发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吹响了上海市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号角。李强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同时,上海市将出台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确保《若干意见》相关目标的落实到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卫生监督工作作为全市疫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17家发热门诊到200余家集中隔离观察点,从机场、长途汽车站到高速公路道口,从办公楼宇到居民小区,从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到老年护理院,在督促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和解决困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依法防控、精准监督和专业指导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一大特色。但是,与重大疫情严峻挑战相比、与超大城市面临的现实威胁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相比,卫生监督机构的队伍和能力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眼长远,整体谋划。
特别振奋人心的是,《若干意见》已经为卫生监督后续发展描绘了蓝图,例如在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加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力度,加快“智慧卫监”平台建设和卫生监督领域人才培养,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执法,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首席卫生监督员制度,加强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单兵装备配备。该文件的出台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加速了进程。
迅速谋划,全面贯彻落实大会精神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及李强书记重要讲话,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高度重视、迅速谋划,组织开展了多轮次的学习讨论和贯彻落实。在会议的第二天(4月8日)一早,利用疫情防控督导培训会议平台,卢伟所长就全面、系统地向全所传达了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并详细解读了李强书记的重要讲话及《若干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要求全所职工进一步强化责任,立足本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把会议精神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月13日下午,所党政领导班子及部分科室负责同志,分别通过所务会、党委会平台,再次学习讨论大会精神及《若干意见》提出的总目标、总要求。大家一致认为要根据《若干意见》及李强书记重要讲话内容,清醒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坚持依法防控,科技引领、联防联控、精准施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结合上海大城市实际,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应急体系,筑牢安全防线;要加强智慧卫监建设,推进大数据应用,加快科技赋能;要加快实施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设上海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做出贡献。
狠抓落实,做实细化三年行动计划项目
根据前期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和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发展需要,上海市卫监所党政领导班子决定以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公共卫生大会精神,第一时间成立了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推进项目申报工作。
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上海市卫监所围绕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组织人员开展大量现场调研,制定“智慧卫监”工程、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与队伍能力提升、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三大核心项目,并经过多轮探讨,制定完成项目方案及项目任务书。4月28日,卢伟所长代表项目组向10余位专家进行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立项答辩,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提升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立项评审。目前,通过多轮次的反复修改和细化,项目申报内容已经基本定型,将进入市财政局和市经信委审核流程。
通过本轮计划,预计可以提升卫生监督机构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管能力,对违法违规风险的研判预警能力,监督员单兵作战和现场指导能力和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支撑能力。通过开展“智慧卫监”平台建设,实现市、区两级卫生监督信息大屏展示及指挥体系,形成以数据驱动的卫生监督现代化治理模式;建立重点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卫生监督监管;建设“扫码知卫监”应用,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的实时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和日常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重大风险能力;通过开展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建设卫生监督培训实训基地,建立上海市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质控平台,健全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公共卫生监督应急保障能力。